分享

一组老照片,带你穿越到1917年北京京师第一监狱!

 三槐世家馆 2019-05-29

位于北京宣武区自新路附近,在这一片平房区里,曾有一座庞大的建筑,那就是北京最老的监狱———京师模范监狱,其内部格局很有特点,由于中心岗楼与周围各监舍筒道相连,因此看押人员只需在岗楼里绕一圈,就可以看到各排监舍的情况。

京师模范监狱坐落于北京市宣武门外菜市口以南、陶然亭以东、北京外城南城墙以北的姚家井地区(现为清芷园小区)。京师模范监狱,在民国初年改称京师第一监狱,国民政府时期为河北第一监狱。

构造图式由日本人小河滋次郎博士设计。监内设有教诲所、囚犯工场、书籍室、阅览室、囚人接见室、运动场、医诊室、浴室等机构。监房按照昼夜分房、夜间分房、杂居三种形式建筑。监房呈扇面形,分设男监、女监,并单设病监、幼年监。

京师模范监狱,即是监狱的样板,与封建衙门相比,不但在建筑上效仿西方,同时在管理人员选择、管理方法上也具备现代的色彩。模范监狱建成时,对管理人员的录用选择标准极为严格,必须符合“相貌端正,有文化、有家私,不靠做监狱管理人员养家糊口”三个条件。

清朝末年,朝廷预备立宪。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朝派出戴鸿慈等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赴日本、欧洲、美国考察政治。回国后,清朝改刑部为法部,法部设典狱司,主管全国狱政。光绪三十年之后,在京师法律学堂设监狱专修科,培养监狱专门人才,聘日本法学博士小河滋次郎任教授并草拟监狱律法。

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主张建立新式监狱,并与法部尚书戴鸿慈就监狱改良、建新式监狱的问题多次进行讨论。法部尚书戴鸿慈奏设京师模范监狱,并通令各省一律筹办新式监狱。

建设京师模范监狱计划用银19万两,于宣统二年(1910年)4月开工。日本监狱学家小河滋次郎设计规划了监狱的建筑,工程由恒源、广恒等10家公司承建。首期工程占地为南北300米,东西270米,折合123亩。

监狱坐西朝东,依次分为三个区。前区(东部)包括大门、传达室、接待室等;中区是办公楼及附属用房,后区(西部)是监区。监区的监舍分南、北两监,平行排列,每监各有5幢监房,均为扇形展开。在扇柄之处建有一座二层瞭望楼,可同时监控各栋监房,瞭望楼的楼顶为瞭望台,中间二层为教诲堂,一层设有惩训室。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该监狱草草完工。民国元年(1912年)5月28日,中华民国政府司法部派吴承仕接收该监狱,此时该监狱幼年监的一段墙已坍塌。整个工程已经付银17万两,尚有28000多两的缺口。监狱的甬道及狱吏的厕所等设施尚未建设。同年8月13日,派王元增筹办,8月18日招考看守,11月10日监狱正式启用。(更多正能量资讯,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明哲纪实”,欢迎留言点评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