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法国作曲家弗雷这首乐曲,温暖得将心头的乌云都扫荡开了,剩下悠然的小花。 弗雷(Gabriel Faure,1845~1924)被称为是柏辽兹(1803~1869)与德彪西(1862~1918)之间最重要的法国作曲家。他走向了柏辽兹以浓厚的色调夸张地渲染戏剧冲突的反面,追求的是“简洁清纯”。他将马拉美、魏尔伦等人的诗意移植进音乐,进而启发了德彪西与拉威尔,他的成就由此才超越了他的老师圣桑(1835~1921)。 弗雷 D大调钢琴协奏曲 -第2乐章。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共创作有两首钢琴协奏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和《G大调钢琴协奏曲》。其《D大调钢琴协奏曲》是为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失去右臂的奥地利钢琴家维特根斯坦所作,因整曲由左手单独演奏,也被称为《左手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 19世纪末的法国,诞生了两位印象派大师,一位是开创了印象派绘画风格的莫奈,另一位是印象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德彪西,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艺术领域,但都经历了打破陈规、挑战学院派教风,并引起了艺术变革的生涯。 德彪西 如果把德彪西的音乐色彩拿掉,其作品的骨架相当精简,甚至模糊。就像是捉不住的一阵风、一朵云、一片光影,在德彪西的音乐中,听众能够直接抓住的东西太少了。听德彪西,脑海里总是浮现莫奈的画。这首乐曲像是在描写一块风格华丽的阿拉伯地毯。又像是小时候偷偷打开妈妈装首饰的八音盒,听到的那种闪闪发光的旋律。 德彪西 - 浪漫圆舞曲。德彪西的音乐创作一直致力于寻求新的音响、音色,有人说生活不如波德莱尔的一首诗,可是生活也可以美的像德彪西的浪漫圆舞曲。 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六首无词歌》Six Chants du Rhin ,作于1865年。比才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歌剧《卡门》、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等。 乔治比才 内容来源:交响时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