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许多文化艺术也逐一的开始复兴起来,书法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名师的指点,一切都靠自己的摸索进行,时有钻进叉路口,导致多走了许多弯路。 楷书是书法中的基础。不是每个人都是文征明,可以做到五体皆精(所谓五体:篆隶楷行草),我们初学首先要专精一道,贪多嚼不烂,你所学的第一种字体很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初学的第一种字体就是你的基础。楷书在书法发展始中并不是第一位,甚至于只比行书早了一点点,但因为它的字体严谨,可以说涵盖了五体的运笔特点。 一个字的好坏的评定,主要是包含了两个基本要素:基本笔画和间架结构。 先说笔画吧,中国字体多样,笔画冗杂,运笔方式也花样百出,藏锋露锋侧锋,不同的笔画有不同的需求,楷书多以中锋为主,但也不是全部,所以笔画的练习就显得很有必要,如果一个字的笔画没练好,写出来的字也就是一根根线条的组合而已,没有任何的美感可言。 笔画示意图(来自网络) 再说间架结构,每个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美丑与否,还要看你如何结合,结构的搭建也成了审美的另一个要点。古人结字不是胡乱拼凑而来,而是遵循着人类的审美观,形成一个基本的规律法度,美丑的定论由视觉反馈到心中,当然某些反人类的审美就不用说了。 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执笔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各有不同,“执笔无定法”,全在个人的选择,中要你写字的时候感觉舒适就行,没有必要太过于苛求,不过现在使用最广的是五指执笔法。(如下图所示) 执笔种类示意 五指执笔示意图 悬腕示意图 做为一个初学者没经过系统的练习你就很难找出自己的弱点,不知道好坏在哪里,所以选择一本好的字帖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都有所不同,对字帖中的字的喜好也有所不同。所以选帖就要选择你喜欢的字帖,最好是古帖,不要跟风,别人说什么字体好就练什么字体,练字的人是你不是别人。书法的练习是一个寂寞的过程,漫长而又枯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还能提高书写兴趣。因为是初学者,古帖历经风霜,许多地方模糊不清,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好能选择的注释的字帖,这样你才能更好的理解,少走弯路。 文征明小楷《离骚经》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 欧阳询《九成宫》 钟绍京《灵飞经》 赵孟頫《道德经》 临帖可以说是每个书法爱好者必经的过程,不是阶段性,而是长期的,可以说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书法发展几千年,不是人生百年可以学得完的。临帖也要讲究方式,不是随便抄一遍就行的。也不要相信网上所说的速成法,描红本凹槽本一类的就要不去用了,这样练出来的字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很难成为自己的东西,甚至几天不写你就能忘了怎么写。临帖就要对临,就是对着字帖,分析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慢慢演化为自己的东西。 临帖就要入帖,一本新字帖到手,首先你要了解它的基本特点,那就先把它通临一遍吧,从头到尾临一遍,不要求临的多好多像,但要认真,这样才能更深入了解全帖的特点所在。当你通临一遍过后,心中有了一定的底,就可以进入下一环节,也就是最枯燥无味的一节,精临,一字一字的练习,不放过每一个字,必须要做到像,不说十成十,起码也要个八九成像才进行下一个字,我就曾试过一个过练几天甚至一个星期都无法写好,在这里是最需要耐心和毅力的。精临一本字帖过后,你起码算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接下来背临,就是合上字帖把所临过的字重新写一遍,再来对照字帖,看看与原帖的差距所在,再做重点练习。最后就是意临,这里你可以加入一点自己的书写习惯,把别人的东西真正的变成自己的,不然你一直在帖中,你永远是一个临帖人,永远没有自己的特色。 这个时候你已经不能说是书法小白了,应该要开始出帖了,或者说可以换了本新的字帖了,师古不能太过单一,每个书法家都不是只练一本字帖点能称书法家的,千锤百炼,集百家之长方可成一家,并祝君早日练出一手好字。 一家之言,不敢说太好,希望书友们能斧正,共同进步,支持的给个关注点个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