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中郎将是什么官职?

 思明居士 2019-05-29

中郎将初期为禁军统领,后期向地方统兵将领拓展,末期沦为虚衔。

汉朝中央军武官的高级级别分三级,即:将军、中郎将、校尉(可以类比上将、中将、少将)。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

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汉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后又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郎,与虎贲中郎将同级。也就是说,中郎将是很罕见的禁军统领,只有五个,即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

中郎将在和平时期很牛逼,要董卓这样的大佬才有资格

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广泛加于统兵征战的高级武官,不再限于禁军统领,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其上再加称号,如护匈奴中郎将、护羌中郎将、护乌桓中郎将,相当于军区司令员。而镇压黄巾军时期的方面统帅,也是中郎将,例如皇甫嵩、朱俊、卢植、董卓,都是中郎将。将军虽然尊贵,但一般并不统兵,中央军的统领多以比中郎将更低的校尉充任,例如袁绍、曹操都是校尉。

军阀混战时期比较牛逼,周瑜、诸葛亮这样的都是中郎将起步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时期,各军阀集团首领本身多为将军,他们的得力手下往往就是中郎将,例如袁绍手下的张合、吕布手下的高顺、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孙策手下的周瑜程普等等,这时候中郎将还是比较高的军阶。

三国初步形成时期,中郎将已经变成中级将领了

到了军阀混战后期,有军功的越来越多,将军开始普及化,中郎将就沦为中级将领,不再担任军队统领,例如刘封为副军中郎将,单独统兵时为副军将军。

三国形成后,中郎将已经成为虚衔,例如傅佥,作为烈士(傅彤)后代,直接就被赠予了左中郎将的官职

到了三国时期,将军大批发,中郎将就越来越不值钱了,史书上已经很难看到中郎将的名字。

提及中郎将,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大概就是相传曹操设立的发丘中郎将了,与摸金校尉并列,存在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盗墓取财,三国纷乱,战局连绵不断,对于经济的负担是尤其繁重的,正所谓打仗即是打钱。

所以为了“搞钱”,发丘中郎将变由此诞生了。中郎将在现在的职位其实就是媲美主力师师长的存在,一军之统帅,中郎将后于三国沦为中下官职,大多有军功者直接提为了将军。

中郎之官衔乃是置于秦时,当时只是陪同皇帝车架的侍从,并不能作为武将。此后的数十年里,这官职也没有太大的发展。到了西汉时期,皇帝设置五官,左,右,三个中朗署,主官为中郎将,其职权是统领皇帝侍卫,相当于大内总管。其官衔并不算高,甚至不能列于将军之列。

但是作为皇帝的直属亲卫统领,这个地位可是相当高的!

东汉以后,纷乱并起,分裂割据,诸侯林立,武将开始不要钱的出现,而中郎将这一官职便开始被广泛用于武将之身了,终于不再限制于禁卫统领了,经过东汉时期的成长,中郎将成功变成了介于将军与校尉之间的官职,但其却没有明确的阶位,其中同为中郎将的两个人,可能权利,品阶,俸禄设置相去甚远。比如刘封的副军中郎将、关平的典军中郎将和周瑜的建威中郎将、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那就有很大差距了。

而在唐代,中郎将的职责又变为了拱位各府卫的禁军统领。武则天在位时,李元芳就曾被授予中郎将之职,正四品下,乃是直属高级武将之职,这样的近臣武官,可以说是非常的有地位了。不过好景不长,到了宋朝,中郎将进变为虚职后遭废弃。

这就是中郎将的一个简单的兴衰史!



自古以来,文武之才谋求官职似乎是千年来的主调,更有人愿意为将战四方,也有人愿意辅佐明主,修正明法,壮大国家。中郎将也好,校尉也罢,终究是令人向往的一国之臣,一将之才。

展开全部
3 赞 1评论
分享
举报

中郎将始于西汉,废于宋朝。当然看到回答很对人都说中郎将始于秦朝,但其实是错的。秦朝并无中郎将的官职,而只有中郎职,此职是专门称呼陪侍在皇帝车架的人,而在秦朝能获得这个称号的同时有数千人之多。直到西汉初年设五官、左、右三中郎署,而其三署的最高统领就号为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和右中郎将,自此中郎将的官职才正式出现。



西汉初年沿秦制,皇宫的守备工作交有郎官负责,包括中郎、议郎、侍郎和郎中。他们负责皇宫的守备工作,及各宫殿大门的守卫工作,和皇帝出行时的护卫工作。而西汉初年为了更加便于管理这些郎官,于是专门设立了五官、左和右三个中郎署来专门管理这些郎官,而这三署最高统领就是中郎将。西汉规定郎官五十岁以上者有五官中郎将负责,而其余皆分有左右中郎将管理。汉宣帝又以中郎将监羽林军,后东汉年间更是直接设立羽林中郎将,掌皇宫禁军精锐羽林军。汉平帝元始三年又置虎贲中郎将,掌汉皇宫禁军精锐虎贲骑兵。



东汉年间各中郎将的职责同西汉一般,但相应增加了一些职责。东汉的中郎将不但要负责皇宫的侍卫,同时还要负责战时的领兵工作,并且还需协助光禄勋进行皇宫侍卫的选用,更甚者如遇到大臣丧事,中郎将还会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皇室专用的棺材。可以说东汉初年到中期,中郎将的职责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有些许的繁琐,但同样重要。



直到东汉末年群雄并立之时,中郎将的地位开始极速下滑。由于当时各诸侯林立,原本属于稀缺的将军称号开始纷纷出现,比如吕布的奋武将军、曹操的建德将军、丁奉的冠军将军和邓艾的讨寇将军等等,而随着将军的滥封,中郎将开始逐渐的成为了中下级的军官,并不再属于皇宫禁军高级将领的专用官职,而是成为了大部分武官都能触及到的普通军职。其官职也逐渐变的多样,比如刘封的副军中郎将、关平的典军中郎将、董和的掌军中郎将和张南的抚军中郎将等,可以说此时的中郎将显然已不值钱了。当然曾经的五官中郎将在三国魏时期有过特例,那就是曹丕所领的五官中郎将,是作为丞相的副职来使用的,而这个时期五官中郎将的权利就显得特别的大,但是这个特例不久即被废除,且再无使用。



直到唐朝中郎将的地位又一次被提升,它成为了唐朝十六卫中府卫的禁卫统领,地位仅次于大将军和将军,比如左右威卫的左右金吾卫中郎将,及左右金吾卫的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等。而在唐朝大将军几乎是虚职不常设,所以在唐朝中郎将无疑是十六卫中的二号人物,地位不可谓不高。在唐朝禁卫的责任就是负责守卫京城和皇宫的安全,更是皇帝的贴身侍卫。



但是自唐中期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十六卫也逐渐失去作用,直到晚唐十六卫更是只剩下名号,而别无他用,直到五代后晋被彻底废除,而随着十六卫的废除,中郎将已成往事。虽后宋朝恢复了十六卫,同时也恢复了中郎将的官职,但此时的十六卫所有的官职都依然成为虚衔,将军以上职位被宋用于封赏功劳甚大的武将所用,而将军以下包括中郎将则作为闲散武将身份的象征,而无任何的实权,仅只是散官。而后随着宋朝的灭亡,中郎将也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再无人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