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距离普通人最近的“科学”,同时也是人类最难以捉摸的“神秘”,这种同一事物身上的矛盾是最吸引人的。关于此,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讲师于赓哲先生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历史是在探讨一种群众心理的趋势,研究历史非常需要一种理工科思维。在一件件的历史事件中,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手段追求历史的规律,但历史不是科学。”于赓哲先生的这段话是对历史的“科学性”和“神秘性”最好的概括,也适用于历史的研究过程当中。许多历史事件和特征都是充满巧合的,仿佛历史的镜像,比如中国古代的汉朝与西方辉煌的罗马。 东汉末年,有一个外国使团经历艰险来到汉帝国,他们带来了许多中国人从未见过的物品,比如象牙和犀牛角等,向尊贵的帝国皇帝表示敬意。汉帝国盛情接待了他们,并且得知他们来自于遥远的西方。当时的中国人将这个国家称为“海西国”,官方对它的称呼是“大秦”,而这个被汉朝称为“大秦”的帝国,其实就是罗马。关于这段历史,《后汉书·西域传》有着详细的记载,而且在本书当中还记载着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却中途放弃,原因是安息国的船员对甘英说:“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者皆賫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后汉书·西域传》)甘英听完船员的话,在到达波斯后停止了前进,开始返航。对于甘英我们无可责怪,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自己放弃的是一件必将载入史册的伟绩,因为历史上发展轨迹最相似的两个帝国,差一点就要联系起来了。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汉代与罗马的相同点实在太多,两个辉煌的帝国仿佛孪生兄弟一样,在同一个时代迸发出不同的光辉。罗马共和国诞生于公元前509年,而这一年,孔子诞生四十二年,墨子更是还未诞生,因此当罗马第一次出现在历史当中时,汉帝国还在遥远的未来。不过,日益强大的古罗马帝国不会想到,日后在遥远的东方还会诞生出一个与自己极其相似的伟大帝国。 当罗马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取得胜利后不到一年,在遥远的东方大陆上,一位出身平民的小人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汉代,而他就是刘邦。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了希腊,迎来了自己的辉煌,而五年之后,汉武帝登基,汉朝即将对北方强大的匈奴展开反击,创造自己的伟大。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共和国历史结束,公元25年,刘秀称帝,开启了东汉时代。短短不到五十年间,东西方两个最辉煌的帝国都发生了巨变,西汉成为东汉,而罗马共和国也成为罗马帝国,更惊人的相似是,两个帝国和文明走向衰败的时间和方式都几乎一致。此后,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都陷入了分裂。汉朝先是陷入战乱,成三国鼎立之势,然后进入南北朝时期,而罗马也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只是不同的是,中国最终重新走上统一,而罗马走上了末路。 当然,汉朝与罗马的相似并非如此浅薄,除了时间,两个帝国的思想乃至信仰都很相像。比如易中天先生就在他的《两汉两罗马》一书中写道:“罗马跟中国确实很像,比如多神崇拜,信仰自由,甚至没有信仰。中国的皇天上帝……平时却并不直接插手人间事务。罗马的……”人的是非,神是不管的。也就是说,中华和罗马都是“人本”而非“神本”。唯其如此,他们才会一个发明了礼治,一个发明了法治。法治也好,礼治也罢,都是“人的自治”……”在易中天先生看来,两个帝国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文明拥有非常多的相同之处,而这些是令人着迷的。 罗马与汉朝就像是历史的镜像一样,在遥远的古代,它们的接触只限于使团交流,而且这种交流是单向的乃至封闭的,因为甘英出使大秦并没有成功,而大秦的使团历经艰难才来到汉朝,但他们最后是否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犹未可知。不仅如此,两个帝国的经济基础也差别巨大,罗马的商业非常繁荣,海洋文明昌盛,而汉帝国是农业文明的顶峰。在这样悬殊的背景之下,两个文明却非常“有默契”的发展,同时创造出两个世界性文明,而这才是将罗马与汉朝进行比较的根本原因。 不管是罗马还是汉朝,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亮点,它们为世界留下了许多遗产,比如在易中天先生看来,“汉的贡献是为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两汉是帝国制度的样板……罗马则为现代国家提供了原型……罗马的共和精神和法治观念,是现代文明最需要的。” 两个帝国都创造出了世界性文明,不过奇特的是,罗马最终消亡在历史长河当中,但它的精神与文明却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而中华文明历经上千年的风雨,期间渡过多次文明浩劫,却从未中断过,然而它却在近代逐渐丧失活力。这其中的奥秘,是值得后人研究的。 参考资料:《后汉书 西域传》 《两汉两罗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