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宗道晖“戴高帽” 在生活中我们把那种吹捧、恭维别人的行为俗称为“戴高帽”,为何有此说法,难以考证。唐代李延寿所著的《北史·熊安生传》中记载了一位名叫宗道晖的人,或许“戴高帽”一词的由来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 北齐有一位名叫宗道晖的人,这个人是一个自我感觉极好,行为方式有些怪异的儒士。他平时喜欢头戴一顶很高的帽子,特别是脚上穿一双很大的木屐,这样怪异的打扮使他在北方声名远播。每当有官员到来,他都要以这身打扮去迎接。见到官员时,又总是向上仰着头,举着双手,然后跪拜,一直把头叩到木屐上,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从这以后人们便把吹捧、恭维别人的行为叫做“戴高帽”。如果喜欢别人对自己吹牛拍马,夸赞自己,就叫做“喜欢戴高帽”。 关于“戴高帽”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不妨一起来分享一下。清朝有一个人要去外地为官了,临行前去与老师道别。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异地做官不容易,你可要谨慎从事啊!”这个人说:“老师,没关系,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就不会出什么意外了。”老师听了他这番话生气地说:“待人应真诚,做人要正直,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个人说:“听听,天下能有几个人像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呢?”老师听了很高兴,说:“是啊,你说的不是没道理。”告别了老师,这人出来对别人说:“我那一百顶‘高帽’,现在还剩九十九顶了!” 还没有到外地,这第一顶“高帽”就被老师给收下了,而且还是不知不觉,非常自然地就收下了。自古以来,送“高帽”的人不计其数,可是把“高帽”送得如此恰到好处的却并不多见,看来送“高帽”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呀!“高帽”送好了,“戴高帽”也是一种享受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