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因发热、咳嗽咳痰入院,胸部CT提示左下肺团块影、中心坏死,逐渐形成厚壁空洞内有液平,反复抗感染治疗无效,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病例回顾 现病史
图1. 入院3月前胸部CT:左下肺团块影、中心坏死。
图2. 入院2月前胸部CT示左下肺厚壁空洞,内有气液平。
该如何进行后续诊治? 鉴别诊断 患者中年男性,亚急性病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影像学表现为左下肺厚壁空洞内有液平。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特征性的肺空洞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肺空洞的定义和鉴别 肺空洞(pulmonary cavities)是一种影像诊断,指的是实变、团块或结节内部出现含气空腔,空洞通常有较厚的壁(>4mm)。腔内除了气体之外还可出现液体、坏死、真菌球等。从病理生理的角度,肺空洞的形成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为各种病因导致的肺实质的病变和坏死,第二步为坏死物经支气管引流。 引起肺空洞的疾病众多。患者入院时肺空洞病变病程9周,考虑亚急性,但由于总病程已经大于12周,慢性肺空洞病变的病因也必须考虑(鉴别诊断流程如图,引自协和呼吸引经据典[15]) 图3. 肺内空洞诊治流程 鉴别诊断 感染方面
肿瘤方面
自身免疫病方面
进一步检查 感染方面
肿瘤方面
自身免疫病方面
影像学方面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投票最多选项,病房也是这么考虑的),标本送检病原学检查及病理,结果回报:
治疗及转归 进一步治疗 根据院外及入院后的检查结果,目前证据为发热、咳嗽,影像学见肺内空洞形成,抗感染后体温一过性好转,目前已有的病原学一次痰培养肺炎克雷伯菌、一次痰培养示龋齿放线菌,综上考虑肺内空洞为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肿瘤方面,尽管PET提示左肺下叶厚壁空洞SUV值增高,但肺穿刺活检无肿瘤证据;自身免疫病方面证据不充分。综上,考虑慢性肺脓肿可能性大,给予充分抗感染(图4)。
图5. 入院1.5月胸部CT:左下肺病变增大、洞壁增厚。 诊断考虑慢性肺脓肿可能性大,但是抗感染效果不佳,患者体温下降不明显,复查胸部CT:肺部病变略有增大。该如何进一步处理? 进一步考虑 拟诊肺脓肿的患者在持续抗感染无效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 是否病原体不明、病原体未正确覆盖或疗程不够? 2) 是否有其他病因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可能? 3) 是否有外科干预的指征? 单纯肺脓肿患者需要手术的并不常见。一般来说,手术指征通常包括:药物治疗无效、疑似肿瘤、合并出血等。如行手术,通常使用肺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手术与否需和胸外科医师详细商讨,决定手术方式和范围,及时交代可能的并发症如感染播散、支气管胸膜瘘等。 呼吸科专业组查房:患者左下肺占位,多种抗生素治疗不佳,慢性肺脓肿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此外结合影像学改变及PET结果,仍不除外肺部恶性肿瘤,均适宜外科手术干预。 手术治疗 患者行左VATS探查+左下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图7. 术中所见 图8. 术后病理 病理诊断:(左下肺)肺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肺组织病原学送检均阴性。 最终诊断: 肺鳞状细胞癌(T4N0M0,IIIa期) 手术后患者体温正常,白细胞及炎症指标逐渐下降,术后1.5月开始术后辅助化疗。 经验&教训 该患者病程中曾积极行病变部位穿刺,并无直接肿瘤证据,但患者为厚壁空洞,空洞内壁不规整,PET-CT有SUV值增高,考虑经过长达数月的抗感染,病变无吸收,而洞壁进一步增厚,无明显炎症渗出的表现,有外科干预指征。行左肺病变切除,既可以解决或部分解决患者问题,又能获得大标本明确诊断,最终避免了漏诊肺鳞癌。 参考文献: [1] Gafoor K, et. al. Cavitary Lung Diseases: A Clinical-Radiologic Algorithmic Approach. Chest. 2018, 153(6):1443-1465. 文字来源:王季诺 范俊平 版面负责:彭敏 徐燕 版面编辑:张硕 王季诺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现为北京协和医院2018级临床医学博士后。目前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范俊平 医学博士,201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同年起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接受并完成住院医师培训,2015年至2016年担任内科总住院医师。具备扎实的内科基本功,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见疾病的诊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