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何处是他乡2 2019-05-29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 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苦酒一升
 
一、条文解读
身体肿,发热,汗出,这都像是风水。而渴,而字强调,风水越婢汤一般不渴,这里而渴突出其不同。其汗别有特点,色黄,质粘。且脉沉,自--言不是因合他病而现沉象,系本病即为脉沉。事实上黄汗因病水,以脉沉为常,脉浮为变,桂枝加黄芪汤仍属以汗解之,黄芪芍药桂枝苦酒同样仍属病在外,治以调和营卫为本,只不过不可发汗而已。
师曰:恰逢汗出时入水中浴,水从汗孔中入,而在肌表腠理为患。本条为简语,略去本有表虚,略去了汗出津伤,其人虚极,所以脉已陷沉,病位虽在表,脉沉则主虚不能胜水,水质为沉。
黄芪用至五两,足可见表虚与黄芪的对应关系,同时还可以看出后世所胃黄芪利水,其实只不过是黄芪实表散邪之功能,不仅利水,别的病邪也可利,只要是表虚邪实。本病通常不恶风,因为实邪填虚而致。可见黄芪也不是一定要恶风才用,表虚邪实才是要点。

二、与桂枝加黄芪汤证对比
桂枝加黄芪汤条已学习过,对比下:
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后记160316:此证脉浮还是脉沉?小便不利,不可发汗,但这里又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发汗而解,所不同的是有黄芪,果然黄芪有利水从下走之特能乎?本经未有此言。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从顺序上说,金匮书上先出现芪桂芍酒,后有桂枝加黄芪汤,前者言“宜……主之”,后者言“主之”;前者脉沉,后者脉沉或浮,前者调节营卫但不可出汗,后者以汗解之,故桂枝汤全套都有,单桂芍是难于发汗的. 而芪桂芍酒虽是调和营卫治在外,但津液大伤,已不可发汗。且看苦酒之作用。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胡老说苦酒是醋,收敛,又如乌梅,用苦酒渍一宿。
芪桂芍酒津液已虚,不可再发汗,故用苦酒收敛生津兼略散外邪,对比上姜枣草能发汗,就这么个区别。另一个不同点是黄芪的用量,黄芪用至五两,后者黄芪二两,虚实可以从这比较得出。桂芍同用仍以调营卫为本。
如有物在皮中状,身重这都是表虚有水之候。

三、总结
黄汗病,为表虚水邪实表之患 ,以去表之水邪,调和营卫,实表之虚为治,既可出现黄芪加桂枝汤之证,也可有黄芪桂枝芍药苦酒之虚极变证。

四、归经讨论
归经:太阳病

五、鉴别
黄汗:汗粘,色黄,独足肿大,两胫冷,腰以上必汗出,下多无汗,不恶风,小便或利或不利,脉多或沉或浮。
历节:两胫发热。
风水:恶风,脉浮,汗出,身肿,脉多浮,多不渴。

六、验案
李某,女, 30 岁,本市工人。因长期低烧来门诊治疗,屡经西医检查 未见任何器质性病变,经服中药未效。症见口渴,汗出恶风,虚极无力,下肢浮 肿,自感身重,舌苔薄白,脉沉细,查黄疸指数正常,身体皮肤无黄染。此为黄 汗表虚津伤甚者,拟以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胡老说这种病少见,一生中只遇到两个这样的病人,居然没有被漏走,不得不佩服下胡老。

七、问题
为什么方名中芍药会排在桂枝前面,既然作调营卫之解。
说明了津虚之极,仲景书用辞极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