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佘氏中醫 2019-05-29

【如您转发或收藏,请点击一下“关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

米芾(1051—1107年),他的书画是宋代书画史上的一座高峰。但他也有人生的失落,那就是他在《晋纸帖》里记录了他痛失幼子的哀痛。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公元1102年,刚过50岁的米芾在京师为官,他利用京师人文荟萃的条件,收集和鉴赏了很多名人字画,这对他艺术创作有极大的裨益。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1103年,米芾最器重的幼子即第三子米友知病故,带给了米芾无尽的痛苦。他在《晋纸帖》里写道:“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飕。”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在米芾眼里,如果幼子不早卒,幼子将来的书法成就将不可限量。因为,彼时的幼子米友知,年少才高,已经能替米芾代笔了。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五十岁前后,米芾于1100年和1103年先后失去一女一子,是何等的悲伤!以致他的健康严重受损,他在《晋纸帖》里直书:“气血非昔”四字。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好在可以慰藉米芾的是,大儿子米友仁已经成年而且能干,可以担起家庭责任了。于是米芾又写道:“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此时的米芾离去世仅存四年的时间。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米芾的《晋纸帖》,写于1103年,由于是手札,书写时略显随意,加上情绪的变化,所以笔下充满了感情色彩,使整帖生动万分,回味无穷。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晋纸帖》为纸本,行草书,纵23.7厘米,横39.1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晋纸帖》的“晋纸”,是指按晋代造纸工艺制作出来的纸张,米芾考证和观察过晋唐流传下来的书画作品所用纸张,并亲自研究过此类纸张的制作方法。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晋纸帖释文】此晋纸式也,可为之。越竹千杵裁出,陶竹乃腹不可杵,只如此者乃佳耳。老来失第三儿,遂独出入不得,孤怀寥落,顿衰飒,气血非昔。大儿三十岁,治家能干,且慰目前。书画自怡外,无所慕。芾顿首。二曾常见之,甚安。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如您转发或收藏,请点击一下“关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

米芾这幅仅有82字的行书手札,记录了他老年丧子的忧伤

【如您转发或收藏,请点击一下“关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