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员工流动性大,如何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原创)

 blackhappy 2019-05-30

不知从何时起,公司的员工流动人数剧增,招人难,人岗匹配难,留人难,已经成为公司的常态。每一个管理者都在疲于奔命的救火补台。业务部门怨声载道,指责人力资源引人慢,人员胜任力差,勉强用之,居然还嫌太累,说不干就不干了。人力资源部也是有苦难言,面试的时候都是业务老总面的,说不行就不行,人去了,也是往部门一丢,无人带,久而久之,自然流失,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观念陈旧,还处于人事管理阶段。

随着各地纷纷出台引人策略,各种优惠政策彰显抢人决心,目标不再仅是“人才“,只要是青壮年,均是被引的对象。这些政策加剧了偏远地区的人才流失。虽然国内各大名企或多或少都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用各种方式调结构,调战略,员工被动流出企业,但是在偏远地区,本是人才洼地,如今更是雪上加霜,人难招,招来了成本也远高于过去,且工作结果也不甚理想,企业经受高成本,低利润的结果,并且因服务质量下降,影响口碑,品牌形象受损,这便是民营企业人才困境。

如何破局?

我以为,外部环境需要配套政策的支持,要引来与环境匹配的人,在核心价值观上能认同并接受这个区域的现状和改变 决心。达尔文说过:不是最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同样,战略上应该是引进大量人才,但是在策略上,应该尽量为移植来的人才培植好土壤,尽量让他们保持一颗初心,不要因生态环境致使人才枯萎。

在企业内部,应从上至下更新理念。企业文化是否能凝心聚力,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是否清晰,能否激励人的原动力?价值观是否进行了提炼和总结,是否贯穿了整个企业,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根据内外部条件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正?是否进行了企业内部的人才盘点,是否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是否对管控模式随之变革,管理人员的管理风格是否有变化?是控制在先,还是激发在先?是否考虑到相关利益者的需要,从内部各级员工到外围的上下游供应商及客户,监管部门等。

改善土壤,改变环境,从上而下,自下而上,用文化贯穿始终,有共同的目标,有难同当,有福同享,适时推进全员利润分享计划,期股,等混合型薪酬可适时启用了,打造学习型组织,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组织更加扁平,员工更注重家庭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平衡。彼得圣吉说过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内容,为企业指明了方向:一·自我超越;二改善心智模式;三建立共同愿景;四团队学习;五系统思考。

我以为,做很多事本身不复杂,最复杂的是我们的心,倘若我们心怀一念,就是把这个事做好,何事不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