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林 1936年4月生于江苏南京。历任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协科学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北京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荣誉理事等。 自述 中国有寄情山水的悠久传统和伟大成就,这在油画植根中国的百年历程中得到不断地融合与拓展。无论是中国的山水画还是油画风景画,它们始终面对的是“自然与人”这个永衡主题。大自然是一个胸怀广阔的大生命,一个不断流动变幻、生机盎然的生命整体。大自然也是艺术的生命之源。如果没有对自然中生命形态与生命气息的审美发现与感悟、没有在心中燃起激情之火、没有将之与“造化”一起物化为有魅力的艺术形象的绘画语言的表现力量,就不可能将“第一自然”转化为注入了神经和灵性的“第二自然”,从而获得独立自在的艺术“生命”。 在新伦敦港写生 无论是直面自然的写生,还是历经山川陶冶后的抒怀,都重视将表层的审美追求与自身的人生体验结合起来。近时期近来油画家们再度频频走出画室、走向自然—— 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去感受她那大美无言的生命境界; 去抚摸时代前进的脉搏跳动; 去获取不可遏止的创造灵感; 去寻找有感而发的意匠表现和独具特色的艺术灵魂…… 显然,这是一个充满情趣又富于挑战的苦乐同在的探索过程。画家不仅要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去体察和感悟大千世界的生命律动,去发现和捕捉蕴含其间的深层诗意;还必须在艺术征途上一步步地跨越不同层次的阶梯,逐步由技术层、审美层、进入精神层,而力求抵达真正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选择最适合于艺术的和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前提下,艺术探索的方式和角度呈现多种多样的境况:一次与自然的真诚对话;一次与“造化”相遇中偶发灵感的敲启;一次有深度的情感体验;或仅是一个色调,一种意境的引发。 …… 在西藏 《海湾》 2010 《恒河之晨》 2011 《水乡》 2012 《尼罗河》 120cm×200cm 2017 《欢腾的海》 2007 《成山角》 65cm×65cm 2002 《希腊·伊亚小镇》 100cm×150cm 2017 《白桦》 2011 《扎尕那》 2013 《新伦敦火车站》 2014 《黄河边·马家湾山梁》 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