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容过渡“幼升小”,做好这几点还不晚!

 fangmin0715 2019-05-30

又是一年幼儿园毕业季。

前不久,微博用户@宇宙儿童卫视 分享了一段视频——几个小朋友因为幼儿园毕业抱头痛哭。

只见小朋友一边用纸巾抹泪,一边哭着说:我笑不起来了,我不能像以前一样快乐了!

网友们都被小朋友的可爱直率感动了: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意味着孩子要跟熟悉的小伙伴、美好的童年时光慢慢告别,难怪他们会舍不得。

孩子好不容易渡过幼儿园期,接下来的小学,对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全新的考验。

01

无论是学校的选择,还是孩子的身心准备,面对一系列的问题,父母应该提前为孩子做好“过渡”。

一个有仪式感的毕业典礼,能够让孩子学习到离别和成长是宝贵的人生经验,父母应该共同参与。

日本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幼儿园的毕业典礼,一般在樱花灿烂的3月举行。与大学毕业典礼的隆重相比,它毫不逊色。

众所周知,日本人非常重视礼仪、强调感恩,一直以来都把幼儿园毕业典礼当成孩子一生中的大事。

毕业典礼一般由5个环节组成:

园长为每个小朋友颁发毕业证书、园长致辞、低年级小朋友为小哥哥小姐姐们送祝福、父母代表发言,最后是所有小朋友齐唱毕业歌。

电影《再见,我们的幼儿园》剧照

在这样有仪式感的典礼中,孩子们回忆起在幼儿园的点点滴滴。

在父母和老师的共同见证下,孩子学习到人生中宝贵的一课——学会成长,学会感恩,学会面对别离。

02

幼升小的过程中,学会放手的不应该只有孩子。

孩子们长大会慢慢离开父母,离开家庭,这是自然的规律。但有的父母却接受不了这种分离和落差。

在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做“共生关系”——指一段关系中其中一个人无法离开对方的紧密的纠缠关系。

亲子的共生关系中,双方的力量是失衡的。

父母先天就是“权威”,再加上现实当中的孝义“枷锁”,子女想要脱离时往往非常困难和痛苦。

对于孩子来说,在未来的人生中,长大离家走向独立,是他们应该做而且渴望做的事情。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义务,但在恰当的时间放开孩子的手,让他们自由翱翔,也是父母的使命。

因此,在这个宝贵的阶段,父母应该开始聆听孩子的想法:想上哪个小学?最喜欢哪个科目?想培养什么兴趣爱好?

给彼此的成长一些空间,哪怕决定不是最完美的。

这不仅仅是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也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

03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期,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呵护。

但父母们还需要看到:

幼小衔接的准备,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上学期间不哭、不闹、不被老师批评,成绩跟得上这样的表面问题。

实质上我们要解决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帮助孩子在1-3年级以前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父母需要了解,1-3年级的考试分数,无法体现孩子未来的学习成绩。

如果以高考为节点,在孩子未来要经历的漫长的学习时间里,1-3年级的考试成绩无足轻重。

关键在于,孩子是如何获得这个成绩的。

如果是靠父母在幼儿园时期拼命让孩子提前学习,1-3年级的时候完全靠父母“逼迫”、“替代孩子努力”而得到的,那么这是非常危险的。

04

父母不应该只关注学习成绩,而是要看到孩子更多方面的发展,幼升小的过渡,还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以及能力上的准备。在心理方面,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做到的准备有以下几点:

1.有充分的自我价值感。

孩子对于自己能够进入小学这件事是感到自豪的,觉得自己很厉害,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了。

这体现了孩子在6岁以前父母的努力,是否给到过孩子客观和正面的评价,是否让孩子体验过自己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

2.有归属感。

对于自己是这个学校、这个年级、这个班级的成员而感到高兴。自己能够和其他同学友好相处,并感觉自己是受老师欢迎的。

3.充分的安全感。

这同样是孩子6岁以前,父母努力的结果体现。是否在其他群体中拥有良好的社交体验,是否能够在离开父母后还能很好地融入环境。

05

在能力方面,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做到的准备有以下几点:

1.知识积累。

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涉猎,比如知道什么是汉字、什么是数字,以及生活常识、动物植物、天气、宇宙等百科知识。

2.生活自理能力。

衣服穿戴是否整齐,能否保持个人的基本卫生,这些生活能力对于孩子来说,一方面会直接影响到他的社交体验,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3.情绪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后,一定会遇到各种困难,关键在遇到问题时,孩子能否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

进入小学之后,孩子就需要在认识自己的情绪基础上,慢慢学会释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当下的大环境要求。

4.规则意识和能力。

孩子需要更多的自律性,需要能够理解规则并且遵守,而做到这一点不是单凭意愿的,更是一种能力。孩子需要理解学校的规则要求,并且让自己有能力做到。

5.沟通表达和思考能力。

孩子是否清楚自己的需求,并且能够介绍自己。遇到问题是否具有进行思考的习惯,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诉求,这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某一点的变化都会带来更多的变化,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样的道理。

成长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爸爸妈妈们,加油!

来源:妈妈咪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