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抒情诗歌(四) 【古诗欣赏】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①少一人。 【注释】①茱萸:香味植物。古人在重阳节那天头插茱萸避灾疫。 2、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①,平明②送客楚山③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④在玉壶⑤。 【注释】①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②平明:黎明、天刚亮。③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与上句“吴”互文。④冰心:比喻纯洁的心。⑤玉壶:美玉做成的壶,比喻高洁的胸怀。 【鉴赏练习】 3、舟中读元九①诗 (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①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 【题目】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诗词运用】不诉离殇 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苏轼 【小贴士】此句出自苏轼的《南乡子》。《南乡子》是一首写给友人杨元素的离别诗,词人将离别的愁绪表达得潇洒大气,“不用诉离觞”,更是增添了一层豪迈之气。后来三毛写下《滚滚红尘》,里面化用此句,为“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词语稍有变动,意思大致相同,她用看似轻松的句子来表达沉重的悲伤,显得更加悲伤。 【高分作文段落】 “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自古以来都是有酒就酣饮,有愁就倾肠,作者突然来了一句“不用诉离觞”,甚是新异。 宋代婉约词人大多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其中柳永的长调更是声情绵邈、缱绻柔肠。只一篇《雨霖铃》便唱尽离觞,此后再难有胜者。但可惜,宋词都喜欢诉那离情别绪,虽说没有重章合曲,但殊途同归,无非都绕进了“一曲长歌婉转,一顾只影阑珊”的格调。兴起读一篇,百转愁肠,读两首,有所感伤,但到了第三首、四首,不消说心中乏味,至少“视觉疲劳”在所难免。尤其到了北宋后期,此时人们大都落入庸俗之道,只有少数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才得以在古今文化的长卷上华丽绽放。 (2016年高考江苏卷优秀作文段落) 【名师解码】 片段里古诗词的运用体现出考生很好的文学修养。考生先是引用古人诗句,先声夺人,然后把这句诗放在整个宋代婉约词人的大背景上来比较,凸显出其思维的独特之处。很少有高中生能站在整个文学史的角度来谈论某句诗的价值,其高屋建瓴之处,让人不得不佩服。 【速记】运用范本 话题1:痛楚 人生几十年,谁能没有痛楚?年少时我们会为一颗棒棒糖而哭,长大后才知道那不过是最的时候的一种无知而已。真正的痛楚,不是号啕大哭,而是隐忍的眼泪或无声的抽泣。能够说出来的痛,是可以忍受的痛;不能说,也无法改变的痛,才是真正的痛。那种痛楚,不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而是“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痛楚,是对人的考验,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话题2:离别 离别总是让人神伤。可是从小到大,又有谁不是在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离别呢?离别的时候,不管有多么不愿,都只能挥挥手,自己往前走。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每个人都只是陪你一程,就像坐一辆车,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有先下的时候。”认清这个残酷的事实以后,我们也许就能以更加平静的心情去接受那不得不到来的离别。离别的时候,让我们学学苏轼“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收拾好行李,收拾好心情,在干完最后一杯酒后,我们都各自上路吧。 【备考】外一则 杂曲歌辞·竹枝 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
|
来自: 我的书海601 > 《诗词文学明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