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鬼谷子兵法》 扎记(三)

 黄石公书屋 2019-05-30

《鬼谷子》内楗第三

内楗不能用现代词典字面上意义来理介,而应这样来理介:内者,納言也。楗者,建言也(或者說是献言献策也)。因为本篇的主题思想是指用言辞与谋略来感动国君(上级或谈判对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来说服对方。说话的方式,方法,艺术,心理动态都很关键,做到炉火纯青,投其所好,随机应变,提出建议以说服对手。所以,鬼谷子说: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有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蜘蛛)母之从子也;出无间,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这就告诉我们一些诀窍: 要想你的献言献策得到采纳与重用,还得有赖于思想观念一致,或者依靠姻亲朋友关系,或者靠金钱财物关系,或者靠谈话艺术等等。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要做到能来去自如,能近能远。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来不留痕,去不留记,独来独往,谁也无法阻止它。这里说点亊例給你听听: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山时,由于思想观念一致,看法一致,他提出三分天下的隆中对,向刘备建义,双方一拍即合,君臣親宻无间,言听计从,可谓欲入则入,欲出则出,独往独来,莫之能止。甚至最后托孤重任全部委托给诸葛丞相,诸葛亮夙兴夜昧,也不负所托,做到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已是千古佳話,空前绝后;

再㸔一下诸葛亮的超高语言艺术应用於外交,当他岀使东吳舌战群儒时,能时刻掌控对方的心理动态,做到炉火纯青,随机应变,绝不是投其所好所能办到,而是提出建议以理服人,达到目的。他智激周瑜,掌握要害,用妙语(铜雀台上锁二乔)奌到为止,让周瑜自动痛下决心,结成同盟,同心破曹。所以后人无不称赞诸葛丞相的神奇,真是:

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声中滿经綸,隆中对策定天下,千秋万代不朽名。

在此不得不说另一位汉代大将军韓信,他在岀道之前是位最不会推銷自己的人物,见项王、项王不录用,见刘邦、刘邦不采纳,最后落得一个“成也箫何,败也箫何,”人为皇帝,你为臣,蓋世功勳,悲剧收场。

下面再來以《触詟说赵太后》为例,谈谈说话的艺术。这次进言的背景就是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攻赵国,危急关头,赵国求救于齐,而齐国却提出出兵救援的条件,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溺爱孩子的赵太后,缺乏政治远见不肯答应这个条件,于是大臣竭力强谏,惹的太后大发雷霆说,“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 鬼谷子有言: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

也就是说所谓进言献策者。想要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地揣测,思考策划的事情,务必要求穏妥、循顺畅的途径。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是非得失,以便影响君主的意志。以道理来进言应合时宜。要与君主的谋略思路相合。凡有不合时宜的,就不要说了。要把一切想好从

便利之处入手,要善于变化方式来说服对方。凡是谈论过去的事情,要先用顺畅的言辞,凡是谈论未来的事情要采用容易、变通的言辞。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天道,化育四时,驱使鬼神,附合阴阳,処理好一切亊情。左师触詟是深明这些原则与语言艺术的,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犯颜直谏,逆杵龙鳞,而是顺其自然,拉近距离,慢慢道來。方法是:

1察言观色,避其锋芒,寻找话题,相机行事。他摸透赵太后溺爱孩子的心理,盛怒之下,任何谈及人质的问题都会让太后难以接受,会使结果适得其反。所以触詟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先从问太后饮食住行,身体健康入手。

2关心问候,创造气氛。触反复揣摩太后的心理,选择了老年人都共同关心的饮食起居话题,先从自己脚有毛病、不能快走谈起,以己推人,关心起太后的身体情况,自然而然,合乎情理。让赵太后的内心有了感动,她无法拒绝触詟提出的问题,于是“色少解”,和触詟交谈了起来。紧张的气氛得到缓和,谈话有了良好的开端。

3大谈家常,拉近距离。触詟于是想到了人性中最合乎人之常情的主题,为孩子安排工作,便于将来有一个好的归宿,走后门进宫求见太后,这是非常自然的。因此,触詟和太后谈起了孩子,拉起了家常,无形之中拉尽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使得谈话得以继续,事情向着触詟预先设计好的路线方向发展。

4投其所好,思路相同。大唸孩子经,想为儿子找个差亊,让太后感觉是同病相怜,都在为儿子操心,找到了问题的切入口,于是触詟提岀“老臣窃以为媪(太后)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这样一个反向问题。

5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这时太后的思想情绪与感情已完全被触詟所控制了,接着继续谈论疼爱子女的一些事情,至此,言归主题已到火候。触詟便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指出了太后的做法:“尊长安君之位,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时令其有功于国”的危害。从而也解释了他认为太后爱长安君不若爱燕后的理由。于是,太后明白了怎样才是真正喜爱孩子的大道理,并答应让长安君出使齐国,触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解决了赵国当前的大难题。

说话是一门艺术,要想把话说好,事情办好,这些经典方式方法值得多学学。也是本篇所讨论的核心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