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6年,赵国的惠文王病逝,当时太子年少,由赵太后摄政。次年,秦国开始攻打赵国,并攻占了三座城池。这时赵国向齐国求救,然而齐国要求让长安君做人质,才可以出兵救援。长安君是赵太后心爱的小儿子,自然不肯让他冒险。尽管大臣们反复劝说,赵太后就是不肯让长安君做人质。 后来,大臣触龙来见赵太后。太后认为他也是来劝解的,就沉着脸一言不发。可是,这触龙对于人质的事只字不提,而是絮絮叨叨说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还真诚地询问太后的健康。赵太后看到这种情形,面色也和善起来了。 当时,太后对触龙说:“你年纪大了,要多注意保重身体。”然而触龙却说:“老臣也想好好休息一下,但小儿子不成器,总是让我牵挂,所以我想恳请您能让他当一名卫士,这样我也就安心了。”太后说:“孩子还年轻呢,就该让他多锻炼锻炼,以后有了功劳自然会受到国家重用,我们管不了他们一辈子!”触龙点点头说:“太后说的是,我们做父母常替孩子作长远打算,却忘了让他们自己去磨炼,这才是正确的。不知道太后对赵国以后有什么长久打算呢?” 太后忧虑地说:“我虽然想让长安君担当重任,但他年纪太小,不懂世事。”触龙停顿了片刻说:“太后回想一下,从现在向上推三代,国君的后代还剩几个人在继位为侯呢?”太后回答说:“却是没几个人了。这是什么情况呢?”触龙说:“主要是由于国君的子孙多是禄厚无劳之辈,不能建立功业,就不能掌握国家权力。和现在的长安君一样,如果太后只让他在温室里生长,将来又怎么管理国家呢?”太后恍然大悟:“说的是,是该让他好好锻炼一下了!不如就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吧!” 触龙摸清了太后的心理,通过晓之以情,言之于理,进行巧言进谏,这才帮助赵国缓解了危机。因此在遇到问题,如果费尽心力也一筹莫展。这时,你不妨仔细研究一下对方的喜好、习惯,以及他最近最上心的事情是什么。一旦找到对方的突破口,就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而很容易获得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