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小升初如何过渡和自学的话题

 浅nharnyll9eu0 2019-05-30

植竣妈妈:

  我家女儿现在也正好是六年级,正在小升初中。从3月份开始自学初一的数学课本。之前没有自学经历,奥数课也是每周上一次但不刷题,也没什么参加奥数竞赛,喜欢阅读,英语有积累,目前看哈里波特之类。孩子小学的学习习惯还不错,还算自觉,校内学习很轻松,基本不花课外时间,但能保持前列。课外主要是在用在阅读、英语积累及体育锻炼上。

  因为马上上初中了,我觉得在现有的基础上,应该在学习习惯、方式方法上和初中衔接,所以鼓励女儿开始自学初一数学。目前学了2章,看书看例题,做课后作业,归纳每节概念。再每章结束作思维导图式的总结,做配套练习一本。

  基本情况还好,但我和孩子心中都有点没底,到底这样做的效果如何?能否跟上学校的节奏?所以想来请教下植竣当初是怎么自学的?看书做课后题,还做什么教辅吗?做的题怎么批改?批改的标准是什么?有哪些该给孩子指出要注意的规范?初一的课本过一遍还是会多过几遍?

  另外,也想在自学基础上,想尝试奥数学习,能推荐下教材和习题好吗?

  还想听听你对在机构学和仅在家自学的得失利弊分析,觉得你会比较客观,谢谢!

  竣妈,感谢你百忙之中看我的邮件!也十分期盼你的回复和指导!

竣妈的回复:

最近关于小升初如何过渡的邮件比较多。小升初是一道坎,对孩子对家长来说都是一道比较重要的坎,因为小升初的目标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目标高中的去向,所以承小学启高中的初中三年何去何从,就引起了很多有前瞻性的家长的关注。

从小学到初中,不管是学习任务量还是学习难度,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有的孩子如鱼得水,有的孩子入学后需要一个过渡适应期;有小学不显山露水却初中开始风生水起的孩子,也有小学的优生初中后慢慢沦陷为中等生的娃。

如何顺利过渡小升初,确保孩子进入初中后能迅速找到学习自信,进入正循环?这是很多小升初家长热衷讨论的话题。

邮件中这位妈妈便是其中之一,她已经认识到需要提前介入,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进行铺垫,并且已经身体力行带着孩子开始行动了起来,这是可圈可点之处。只不过,对具体怎么做,心里还是感到没底,希望能得到指点或者确认。

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第一个问题,要不要提前学?

说实话,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不同的家庭背景,对孩子不同的定位和诉求,对孩子孩子不同的人生成长规划,得到的答案都是不同的,所以竣妈并不能给出一个绝对的肯定性答案。但是,如果是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并没有打算中学就出国或者考国外大学本科,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国内高考上,指望孩子将来考一个好大学,那么,竣妈的建议是,适当有序地提前介入进行预习性自学,为进入初中打下一定的基础,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问题,提前学哪些?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已经校有所属且学有余力的优秀小学生们,可以开始进行初中理科教材的自学自习文科的阅读积累拓展。

为什么我文理分开说?这是考虑到知识结构的差异性。理科学习,讲究的是系统化,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是一个纵向的知识结构和考核过程。比如中考数学,哪怕压轴题也不可能超纲,一定是用初中课本知识点进行重装组合的,只不过是编排上七弯八绕设计的关卡多了一些。文科则不然,文科讲的是厚积薄发,知识面广,理解力强,需要横向发展,考核的可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尤其是孩子在做阅读和作文这种分层拉分题的时候,见多识广,才能文思敏捷,成竹在胸。现在初中高中的英语考试阅读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单词,除了课本之外没有积累,单词量小的娃,这时候就会捉襟见肘,相当吃力。

其他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如果孩子小时候已经有了这方面相当的积累,就不用理会,进初中孩子拿到课本会很亲切,学起来相当轻松。比如我们就从来没有做过史地生的课本预习,复习要求竣仅限于校内完成,不带回家,即便这样,竣也曾经三科可以考出299分。这就是基于他学前和小学阶段各种课外书阅读的大量积累,虽然并没有提前看过课本,但是那些相关知识点却早就是他脑海里的老朋友了。如果孩子过去并没有这方面的课外积累,那我还是建议家长亡羊补牢,把教材提前买回来,给孩子当课外书通读两遍再说,一点相关课外知识储备都没有的孩子,初中对付这些小科没准也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

奥数学不学?这个同样不能一概而论,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当初竣进初中的时候,我哥对我说,要让小竣坚持自学奥数,学奥数不是为了参加奥赛获奖,是为了有机会参加选拔性考试进入自己的理想高中。因为很多名高其实都会提前以各种方式选优掐尖,真正到最后中考那一天的时候,有好多尖子生可能都已经通过选拔名花有主了。所以,尽管竣不上任何培训班,但秉承着学奥数冲击重高的想法,初中三年我们一直坚持自学奥数,不会的题就问舅舅,或者去问学校老师,搞懂了再重做错题。

第三,家长要提前做哪些工作?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前准备好教科书。

竣四岁的时候我就买好了小学全套数学教材,六年级的时候买好了初中理科教材和配套习题,初二的暑假买好了高中数理化教材以及配套教辅。读书期间,始终保持理科教材学校一份,家里一份,随时有书可用。

我认为家里提前准备书是很有必要的,而不是等着学校发。且不说怎么学,学不学,这些书提前放进孩子的书架,就算当课外书翻翻看看了解一下未来的学习内容,都是好的啊,比买那些乱七八糟的网络小说强多了不是?当然,买的时候最好打听一下当地学校用的都是什么教材,不要买错了版本。

其次,进初中前,请耐心培养好孩子强大的计算能力。我在过去的文章中反复再反复地强调了小学阶段培养稳准快的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从初一开始,孩子们接触有理数章节的学习,就涉及了大量的计算。计算不达标,跳步厉害,会导致若干看起来好像是“粗心”的非智力因素失分,到时候悔之莫及。我们不能要求孩子每道题都必须会,但是可以希望孩子数学上能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要达到这个标准,首要条件就是强大的计算能力。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关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我过去的博文中详细讲过。

语文英语,我就不建议买教材了。当然,有些家长提倡提前背诵中学生必背古诗文,这也并无不可。不过从时间分配最优化的角度看,我不会这样选择。因为语文英语初中课堂上老师都会讲得比较细,还有早读和习题训练,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效率高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堂消化,通过学校作业进行复习巩固,把背诵放到早读时间完成,这对他们并不是困难的任务。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外学习积累,在广度上进一步拓展延伸。

第四,怎么学?

数学的学习,教材起步,例题跟着做一遍,再做习题。对答案检查的时候,关键看步骤。小竣自学,他舅舅就反复强调,没有过程的结果,毫无意义。

自学一定要配套做一本练习,做完题自改,错题重做。对照答案自改,尤其是步骤过程这一步可能是对孩子的最高要求。因为很多家长不敢相信孩子,不肯直接把答案交给孩子,有些孩子要么是不会的直接抄答案,要么是对答案的时候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这些需要警惕,所以家长的督促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家长还要放平心态,自学过程中,看到孩子有自改标出错题,主动订正了答案,就要恭喜孩子找到了学习漏洞,有了补漏机会,然后请孩子讲题,改错。如果家长督促过程中看到错题就黑脸,一脸的不快和嫌弃,那么我敢说,这样的家庭,永远培养不出有强大自学能力的孩子。

怎么检验孩子有没有学懂学会?很简单,每学完一章就守着孩子要求限时做一份单元检测卷,跟学校考试一样的要求。百分制的情况下,测验能达到九十分,就算自学达标,没有这个分数,就再学一遍,再测,直到达标为止。

总之,对待自学,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自学不在于一天非要多少,在于能规律化安排时间,专时专用,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做好细节,循序渐进。

如果要学奥数,建议是在教材自学之后,或者能轻松完成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找对一本书,循序渐进地坚持学习。奥数学习的教材很多,我们当初用的是《奥数教程》,这套书以学年为单位,每套一式三本,例题讲解比较细致,也比较基础和系统。当然,还有其他如黄东坡的《培优竞赛新方法》啊,小蓝皮系列啊,大视野系列啊,很多选择,不妨自己去书店看看比较一下再决定。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奥数的学习要求就不要自测必须上90这么高了。分章节学习,看教材跟着做一遍例题,再刷习题,自改找出错题,搞懂错题后总结分析,定期重做错题,能踏实做到就很好了。奥数学习跟着培训班学也可,自己学也可,但不管怎么学,选定一套教材就要踏踏实实一章一节顺着刷下来,老老实实做例题和习题,不要光看光听不做题。不刷题不改错不重做错题,那样的学习是没有成效的。

总之,数理化等理科自学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搞懂概念和知识点,推得出公式后,一定一定要做配套习题,并且把不懂的题搞懂后重做。

有的家长会疑惑,这样弄数学,课堂上孩子还听课吗?这样想的家长多虑了,这样学过了,课堂上孩子反应会非常快,数学学习非常有自信。而且现在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分层教学,一堂课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习题去完成,孩子不但不会无聊,而且会有机会做更多有挑战性的题,有助于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基础打得扎实,解难题才不发怵,才有机会实现“会做的题不丢分”。“会做的题不丢分”,这是一种学习上的境界,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

语文,网上很多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目的推荐,大家要学会善用搜索功能,自己去搜去选,我还是那句老话,阅读是非常个性化的选择,好书太多读不完的,这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需要去选择,缺啥补啥。学习安排要体现一定的规律性,大假期间,最好能定时阅读经典名著,写点随笔札记或者读书笔记之类的,定期练练笔;

英语,我也建议让孩子们利用大大小小的假期,多定时阅读原版书,英语阅读分层分级的原版书非常非常多,有心的妈妈一搜都能上网学习到相关资讯。原版书的阅读一定要匹配孩子的实际能力,太简单了是无效阅读,太难了孩子读不进去,最好就是每页有那么五到十个生词的书籍,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不是太难也绝不太容易。有精力最好翻翻字典多积累,没精力囫囵吞枣也能看明白个大概。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新概念英语》就是传统的经典学习用书,背诵默写课文,新东方研发的配套练习《小题大做》跟着做,效果也不会差。很多人喜欢执着地追问用哪本书在哪里买,对此我不以为然。英语学习不在于非要执着地选哪本书,书的选择范围太大了,适合的都是好的,关键在于有没有选定一本书就坚持啃下来,课外积累的核心就是踏踏实实每天都搞一点。保持稳定的阅读量,坚持在阅读中通过文句积累单词短语。

竣妈新浪博客的《语数英》专栏,有不少小竣学习英语的记录分享。

至于过渡性学习是在家好还是在机构好,同样不能一概而论。

如果家长瞎指挥,没方法没经验,看到有错就发毛,自己就是个焦虑浮躁的主,沉不下来静不下心陪伴孩子,不如送到机构去,毕竟成熟的机构都有他们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到孩子,至少比家长瞎指挥要专业。

如果家长心态好,功夫到位,家庭环境单纯安静,那么孩子自己学也许更利于长远的发展。毕竟,培养孩子强大的自学能力,需要让孩子通过实践,在不断试错中摸索,思考总结出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这需要独立的时间,也需要静气。不断赶趟的培训班,缺的就是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沉下来总结的静气。可不要小看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这两点,说白了这些就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高中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竞争力,这可是我们需要培养的重要目标。这个目标在机构是很难被实现的,因为绝大部分在结构接受培训的孩子都是被机构的教材裹挟着前进,孩子要利用课外时间去消化和适应机构的教学任务,而不是机构单独为这个孩子的需要而设计的个性化教学任务和目标,大班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有人说,那就一对一?没有特别特殊的关系,没有任何名师会愿意接受一对一的教学任务,毕竟同样的时间,上大课的收入要高得多得多,小课能收你几个钱?人要生活,老师也是人,名师的学费都不菲,这是非常现实的选择。机构的一对一,大部分都是没有经验的老师去积累经验的试验场。一般孩子很难通过结构培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而且一旦断奶,很容易无所适从。

至于很多人说的机构资讯更多,通过机构考试能找到孩子的定位,听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这一点确实能满足不少燥进家长的心理需求。可是我也想说,想要的很多,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资讯越多越容易焦心。等到了升学季,保持对目标高中的高度密切关注,把握目标学校最重要的招生资讯即可,这样的资讯都是学校官网公开发布的。踏踏实实沉下来练好内功,三年磨一剑,你还怕孩子在名校没有一席之地?

(本文配图为2014年,竣升初二前夕暑假期间的物理自学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