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金属的物理和化学通性及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2.了解金属活动顺序。 3.掌握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体会条件不同对生成物的影响。 二、知识回顾与预习 1.金属活动顺序(由强至弱):K Ca Sn Pb(H) Ag Pt Au。 金属单质具有 性,在化学反应中 电子。高价态金属阳离子只有 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 电子,被 ,作 剂,如Fe3+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铁与盐酸反应(离子):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离子): 2.金属的通性 (1)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含量 1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 态存在。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存在,如 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其次是Fe。 (2)金属的物理通性 常温下,大部分金属为固体,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是 ,除Cu Au外,大多数金属为 色,有金属光泽。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导热性和延展性。 (3) 金属的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镁条燃烧: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铁块与稀盐酸反应: 3.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的物理性质:颜色 、光泽 、硬度 、质 、熔点 。 (2)钠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钠常存放在 中,它与四氯化碳也不反应,能否存放在四氯化碳中? 把金属钠切开,可以看到切面变暗,是因为 ,反应方程式为 ;把小块钠放在 里加热,钠在空气中受热后先熔化成 ,后剧烈燃烧,产生 色的火焰,生成 固体。反应方程式为 (标出电子转移) 稳定性比较: 加热时钠与空气生成Na2O2 ,可以推出稳定性: Na2O2 Na2O 4.铝与氧气的反应 用坩锅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是因为铝表面的 保护了铝。另取一块用砂子打磨过的铝箔,做同样的实验现象: 。 注意: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 铝等表面的氧化层。 5.与其它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容易失去。所以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往往表现 性,能被氯气、硫等氧化生成氯化物或硫化物。 知识拓展:2 Na + S = Na2S (研磨易爆炸) 2 Na + Cl2 = 2 NaCl (点燃后产生大量白烟) 三、典型例题回顾 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Ti、Mg、Cu的活泼性顺序。他们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现象如下: 金属 Ti Mg Cu 金属表面现象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放出气泡速度快 无变化 下列有关三种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Ti、Mg、Cu B.若钛粉中混有Mg,提纯Ti时可用稀盐酸除去Mg C.用Ti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是工业制取Cu的很好途径 D.Cu和MgCl2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 (1)金属都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 (2)实验过程中,多余的钠要丢入废液缸中处理掉。( ) (3)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也可以保存在CCl4中( ) (4)反应物相同时,任何条件下产物都相同。( ) (5)金属越活泼在地壳中含量越高( ) (6)金属的还原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而失电子越多金属还原性越强( ) (7)铝在空气中不易腐蚀是因为铝是不活泼金属( ) (8)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金的熔点高 ( )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金属元素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任何单质形成化合物的过程,都可能是被氧化也可能是被还原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是不同的 D、金属单质失去电子能力越强,其对应离子得电子能力越弱 2、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①金属钠熔化 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紫色火花 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 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物质,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3、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Na B.NaCl C.NaOH D.Na2O 4、 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 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HCO3 5、 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 铝是不活泼金属 B. 铝的还原性差 C. 铝与氧气不反应 D. 铝表面有氧化膜 6、 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l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Al 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较强还原性 C. Al与和其相比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通常被称做铝热反应 D.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 并不滴落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钠在空气中加热时,先熔化,再燃烧,燃烧所得产物为Na2O2 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一样做特殊保护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是因为铝不活泼 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疏松多孔,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要加保护层 8、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氧气的用量决定的 B.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的燃烧 C. 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 D. 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 9、等质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氧气(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10.(极限思想)2.3 g纯净的金属钠在干燥的空气中被氧化后得到3.5 g固体,由此判断其产物是( ) A.只有Na2O B.只有Na2O2 C.Na2O和Na2O2 D.无法确定 11.将钠和碳分别置于下图所示的两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装置中的两个活塞,这时观察到( ) A.水进入左瓶 B.水进入右瓶 C.水同时进入两瓶 D.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14.日常生活中常用铝制炊具,它质轻且坚固耐用,其中的原因是( ) A.铝制品表面涂有一层油,可以保护铝不受腐蚀 B.铝很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C.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起保护作用 D.铝虽然很活泼,但只有在高温下才能反应 15. A、B、C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略去): (1)若A是一种金属,C是淡黄色固体,则B的化学式为 ,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是一种非金属,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C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则C的分子式为 ,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和C是否可以反应? ,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此空不填 。 16. (1)如图所示装置,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班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