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原创)为了住房,杜甫也曾伤透了脑筋

 武当书苑 2019-05-30

本文参加了【诗韵中国】有奖征文活动

 


文|杜文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歌在中学时代已被我们反复吟诵,几乎滚瓜烂熟。读罢此诗,深深被杜甫的遭遇感到震动和惋惜,一个唐朝伟大的诗人居然为了居所颠沛流离,而且住房质量是如此低劣,一家老小住在一个破茅草屋里,饱受风寒,真的是为“老杜”诗人鸣不平。要是现在,象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才子最起码也是几套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日子过得也一定是滋润的不得了。


毕竟杜甫不是生在1260多年后的今天,因此,我们还得回到1260年前,看这位名垂千古的大诗人杜甫当时的现状和遭遇。


这些景况除了从杜甫所写的《春望》等诗歌里读到外,再就是从上面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感受到,《春望》是安史之乱后第三年公元757年3月写的,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创作《春望》四年后的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8月写的。


公元755年12月16日发生“安史之乱”,759年秋天,杜甫弃官到今天的甘肃天水,又辗转经成县到巴陵。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找到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成都杜甫草堂),作为战乱期间的栖身之所。不料在761年八月,一场狂风将屋顶部分茅草掀飞,四处飘散,随后大雨又接踵而至。屋内四处漏水,生存窘迫,长夜难眠,感慨万千,才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安史之乱”是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所发动的一场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因战争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这场战争一共持续乱了近8年,战火席卷半壁唐朝江山,使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不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慎重的灾难,而且使唐朝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使中华文明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浩劫,即是唐朝盛衰的的转折点,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爆发时,杜甫正值44岁的青壮年时代,8年的战争使民生凋敝,也让诗人杜甫丧失了大好的韶华时光,总算有失有得,没有这段动荡时局和艰难困苦的生活经历,杜甫也写不出这些在战乱时期感人至深的诗歌作品,也不会让杜甫在战乱期间对社会和人生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境界高度,也只有在极度困难之时才能够更生动真切的表现出来。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这些反映历史和人民生活疾苦的优秀诗歌使杜甫成为当之无愧的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并理所当然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这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通过叙述自家“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堪称杜甫诗中的典范之作。



此篇七言古诗文字生动,通俗易懂,虽生活艰难困苦,但作者依然淡定豁达,没有哭泣,没有放弃,而是面对困难,坦然“歌”之,将事情经过娓娓道来,由这场灾难中从谈到自己面临的困难,到解决天下寒士的困难,深刻揭示了诗人先人后己、先国后家的无私精神和高尚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字不长,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按事物的发展及思想境界的升华过程,前后共分四个部分,也就是文中的四句话: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四句话使得文章成为相互连贯、先抑后扬的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了狂风破屋的情形和焦虑;


第二部分叙述南村群童抱茅的恶作剧及自己年老常年辗转流离的无奈困境;


第三部分写遭受屋破、雨夜屋漏、室内潮湿、缺少睡眠的生活困苦;


第四部分写期盼广厦天下寒士,不再受凄风冷雨的袭击,希望大家都能住上坚固舒适的房子,诗人将苦难加以升华要是能这样,及时自己被冻死也心甘情愿。这种利他的情怀和境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同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是诗人高尚心境和无私情怀的生动写照,这也正是此文闪光升华之处。



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层层铺叙,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为最后一段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起伏跌宕,精彩完美地体现了杜甫诗歌“清新脱俗、格调高雅、沉郁顿挫”的风格。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住房,一代“诗圣”杜甫,竟也这样绞尽脑汁,伤透了脑筋!



时代不同,社会政治历史有巨大的区别,历史中经历战争的年代,使人们饱受苦难沧桑,呼吁并希望和平,向往并珍惜幸福安宁的生活。科技改变未来,科技美化生活,我们在替杜甫生活在战乱时代惋惜的同时,我们为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而感到幸运和自豪。1260年前,诗人杜甫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希望和预言,如今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现实。



我们感恩并珍惜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也讴歌一代“诗圣”杜甫用自己一生的苦痛和智慧为中华乃至世界文明书写了一部部光辉灿烂的诗篇。


2019.5.29      书馆首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