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春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陕西省青年书协主席;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长安大学兼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政协陕西省委委员,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 书中岁月, 字里春秋 又是一年忙忙碌碌。人生已过半百,回头却不见脚印凿凿,像是雪里来客,迷迷茫茫纷纷扬扬的大雪掩盖来路,站在人生的中段,向前看一片茫然,向后看茫然一片。在急匆匆赶路的人流中也赶着自己的路,并不在意孤独、寂寞,也还享受这寂寞和孤独。依旧和孩提时一样欢天喜地地爱着这雪天,爱着雪天里的红梅翠竹、沃野群山。 年底的回顾,每年都做做样子,很深沉很有意味地回望一眼,接下来却依旧走着自己的老路。在这条路上用功地读书写字,也用心地喝茶赏花,过自己的平常生活。二〇一八,新书又买了一墙,摊开了的几本还没读完,其余崭新得像旧时没揭盖头的小新娘,迎进门还没顾得上瞧一眼;练字的废纸喷了水踩实后卷起扔了无数卷,堆起来要成了小山,留下来的也没几张可意。 书法,需要在与其相关,或看似非关、无用的领域多维度、终生持续的学习。说到这里,想起年末参加的全国第六届妇女书法篆刻展评审,有些感想: 主办方中书协准备工作充分,组织纪律严明,规程细则完善,机制科学合理,操作流程高效。承办方组织有序,服务到位。以此保证了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以及对每一位作者的高度负责和爱护。评审环节的设计和流程的环环紧扣,最大程度地兼顾到每一幅作品被不同的评委过目,审读之后签名备案,由审读人讲述审出问题作品的原由并集体评议,最终集体打分确定是否入选等等,都体现出中书协评审规则的愈加科学、完善、成熟,以及为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并爱护每一位作者的良苦用心。尤其本次对于女性作者们,主任、评委们都怀着“怜香惜玉”的情态,倍加悉心。但有限的入展数量,也让人无奈。 评审别人的作品,其实也是在评自己。投稿作品数量大,每一幅作品的审视时间有限,对评委的综合审美、书体涉猎和创作能力、文学文字功力,乃至精力、体力等都是一个考验。所以要不断加强自身书法功力的锤炼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才能更好地胜任评审工作,不负别人,也不负自己。得句曰: 援笔书心岂燕莺,披星戴月砚田耕。 良苗莠草分高下,不负深衷慰此行。 要说的是,在本次评审审读环节,有一幅自作散文的小行书双条幅接裱作品,书写流美,半文半白,文辞清雅,就留了意打算在之后的环节里提出。但提作品时手脚慢了一拍,找不到它了,估计被别的评委提走了。遂转而拈出另一幅作品:一是因了它的气息清新,有女性特有的温雅;一是作品本身所反映出本次评审中发现的一个现象,需要拿出来说说。 每次书法展览,都会有大量的小行书以各种面目的大幅作品出现,整纸立轴、长条立轴、册页、分成多块的组合作品等等,文字内容冗长,不易促读,在以应展为目的的创作中太刻意地制作“视觉冲击”。提出的这幅作品在庞杂堆叠如小山的来稿中入选,并不偶然:篇幅短小,正文大约长五十厘米,宽八十厘米,泥金纸,不过分修饰设色,有手札特有的韵味。颜体小行书干净利落,章法爽俊疏朗,书写自然,气息清新。额头释文以《宣示表》意味的小楷显示,正方形的块面与正文长方形块面比例协调,以简书题点“×××墨痕”,位置得当,映显古趣。虽显稚拙,却让人耳目一新,偶一观之,“心目间觉洒洒空灵”。此为优点(注:此作非本人审读)。在本次评审过程中多次出现的一个现象,此幅作品亦出现同样的问题:节录段落随意,不能独立成文;无故断行另起(此幅内容为节录《宣和书谱》有关颜真卿一节)。有多幅作品书写、章法尚可,但随意节录、集录古文古诗词内容的作品,内容不完整、不成篇章或不知所云,书写中只为所谓章法谋而无由随意断行另起。 眼下书法学习的资料卷帙浩繁,万签插架,唾手可得的纸媒、网媒、电视、手机等各样传播途径关于书法的视频、文章、纠纷、讨论多如牛毛,各样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诀窍,独家秘笈,各种立场见地的学术文章,各种级别、特色的培训、大小展览,百花齐放,如潮如汐。在这样的大潮中,要把稳自己的舵,需要力量和方向。窃以为书法艺术是人文艺术,并非单纯的视觉艺术,加强书写背后的人文素养,与书写功力的累积同样重要,它决定了航程中你力量的大小和方向的正误,决定了你能走多远多高。书写内容的选择、章法谋篇等都表达出个人的修养和审美,无论自作诗文还是选录古代诗文,需要雅正、浑全、圆成。内容独立成文,书写汲古开新,文书并美,相映成趣,才能让自己从应展“选手”的队伍中,过渡到“书家”的行列。来稿中还有部分大字作品,有不少笔画、结体、章法显鼓弩勉强,追求雄强却失之造作。书法是集中显示个人书法功力、学养内涵和性情的传统艺术,书家也并不分性别,只以心性、情怀、境界见诸笔端,女性中也有性格雄豪强盛的,但如若非此个性,笔下功夫又欠力量,勉力下笔追摹,会愈显薄弱。回顾此事,写来与所有女性书法爱好者共勉。 书中岁月,字里春秋。书法是个慢活儿,也是个细活儿,更是含容博厚、泛显个人精神气象的极其抽象的人文艺术,需要天赋,需要勤勉,需要颐养,作品随着学养、见识、境界、人品等全面素质的提升而可观,并逐渐有所接近更高的品级。澄怀味象,自然而然,写到生时是熟时,慢慢把这手里的活儿养得珠圆玉润,人书俱老,为吾所求。 作品欣赏 行书杜甫《客至》小品 行书张道洽《咏梅》横幅 行书杜牧《江南春》绝句 行书题画诗条幅 行书李白《少年行》条幅 行书《绵世振家》七言联 行书自作诗二首横幅 行书戴叔伦《兰溪棹歌》斗方 行书录石涛诗数首中堂 行书郑板桥题兰诗三首中堂 行书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横幅 行书自作诗斗方 行书录题兰诗数首横幅 行书沈周诗二首横幅 原载《书法》杂志2019年第3期 |
|
来自: 闲人品悟 > 《国画技法理论及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