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几个年轻文友到一个景区游玩。门票价格不菲,我习惯性地去读购票须知,看到有“六十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可以免票”一条。这让我动心,也让我纠结。我刚步入免票者之列,但我又不太情愿一步就跨入老年人的队伍,而与年轻朋友拉开距离。不过,一想到可以减少一张门票的开支,还是可以“牺牲”一点面子之类虚无的东西的——在金钱面前我是潇洒不起来的,物质永远决定精神。于是,我拿出身份证,第一次享受了老年人的免票福利。 朋友们买了票,和我一起排队验票进门。验到我时,工作人员瞟了一眼我的身份证,说:“先生,您请走另一条通道。”另一条通道?原来,凡是免票的老人都得在左边一个进口去登记、验证后方能进入。我有些悻悻然,却故作坦然地向那边走去。看年轻人表情有点不自然,我说,没啥,你们在里面等我就是。话是这样说,我却再也不愿意与他们对视了。我知道他们的目光中包含着很多内容,或许有一点尊敬,但一定也有对岁月无情的感慨,甚至是对老者的怜悯。 “请走另一条通道”,很普通的一句提示语,让我听出了很多内容,也产生了很多想法。一个“另”字,是不是说那条正常的、人很多的通道已经不属于你了?是不是在说你已经被打入“另册”了?你的身份是不是被永久性定位了?如同身份证,年轻人还有个时间期限,到期要重新办理,而你的身份证却不会再换发了,被“永久”了。那么,另一条通道就是你的必由之路了。 值得庆幸的是,毕竟还有另一条通道,不至于让前途闭塞或无路可走。一个“通”字很重要,除了可以通行外,还可以通达,可以贯通,甚至你还可以理解为一种“特权”——被免票了,还节省了一笔开支。但细细一想,这实质上是免去了你过去的一切身份,归零——不,是九九归一,归于一个称谓:退休者。 几十年在正常的通道走习惯了,现在要走一条“特殊”通道了。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都可到达目的地,但毕竟道路的向度变了,心态自然也有变化。在人生某个节点上,命运安排你走另一条通道,其实是让你告别过去,走一条“别路”。“别路”既是告别之路,更是别样之路。黄埔军校初创时,大门贴了一副很有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此处的“别路”是相对当兵吃粮、救国救民的“正路”而言的;但并不是说其他路都不能走,或者说其他路都是斜路。“别路”仅仅是一种选择而已,得允许人去走。水路不通走旱路,旱路就是别路;东边不亮西边亮,西边也是别路。 人总是要向前走的,所以,正路也罢,别路也好,都是前路。说到前路,我想起白居易的诗句:“前路加餐须努力,今宵尽醉莫推辞。”这是诗人在六十岁送别朋友时写的。意思是说,朋友啊,人老了要尽量多吃啊,不要谢绝别人的宴请,能醉一次是一次吧。这似乎有点去日苦多或者来日不多的意味,似乎还有点及时行乐的堕落感。当然,白居易更有名的送别诗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时他才十六岁,意气飞扬,情绪乐观!因为他有前路——坦荡开阔,大道通天啊!十六岁与六十岁,情景心境两相比较,已然判若两人。 前路抑或别路,总归是未来之路,充满未知与诱惑,也充满着希望与改变。萨特说:“对于过去我无能为力,但我可以改变未来。”套用过来:对于别路我无能为力,但我可以走好前路。 那另一条通道或许不会太宽,但因为人少不会拥挤,也不会太喧嚣嘈杂,很适合于慢慢踱步——碎步、方步,也可以猫步。反正不急于赶路,也不再走终南捷径,目的性不是很强,能走多远是多远了…… 进入景区大门,我和几个年轻人殊途同归。其实,今后也是可能与他们再次殊途同归的——要么我拼老命去跟上他们的脚步,要么我活到足够久,待到他们也“免票”了,在另一条通道里成为同路人。 但我们应该明白:免票,只是一种社会福利,并不意味着就免去你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如果不这样思考,即使你走上“另一条通道”,也未必就会通达——说不定还会在黄昏中迷路,甚至误入黑夜的歧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