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64的由来目前Base64已经成为网络上常见的传输8Bit字节代码的编码方式之一。在做支付系统时,系统之间的报文交互都需要使用Base64对明文进行转码,然后再进行签名或加密,之后再进行(或再次Base64)传输。那么,Base64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 在参数传输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使用全英文的没问题,但一旦涉及到中文就会出现乱码情况。与此类似,网络上传输的字符并不全是可打印的字符,比如二进制文件、图片等。Base64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此问题,它是基于64个可打印的字符来表示二进制的数据的一种方法。 电子邮件刚问世的时候,只能传输英文,但后来随着用户的增加,中文、日文等文字的用户也有需求,但这些字符并不能被服务器或网关有效处理,因此Base64就登场了。随之,Base64在URL、Cookie、网页传输少量二进制文件中也有相应的使用。 Base64的编码原理Base64的原理比较简单,每当我们使用Base64时都会先定义一个类似这样的数组: ['A', 'B', 'C', ... 'a', 'b', 'c', ... '0', '1', ... '+', '/']
上面就是Base64的索引表,字符选用了'A-Z、a-z、0-9、+、/' 64个可打印字符,这是标准的Base64协议规定。在日常使用中我们还会看到“=”或“==”号出现在Base64的编码结果中,“=”在此是作为填充字符出现,后面会讲到。 具体转换步骤
从上面的步骤我们发现:
示例说明以下图的表格为示例,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整个过程。
位数不足情况上面是按照三个字节来举例说明的,如果字节数不足三个,那么该如何处理?
注意事项
延伸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了Base64就是用6位(2的6次幂就是64)表示字符,因此成为Base64。同理,Base32就是用5位,Base16就是用4位。大家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演化一下。 Java 验证最后,我们用一段Java代码来验证一下上面的转换结果: package com.secbro2.blog.utils;import sun.misc.BASE64Encoder;/** * @author zzs */public class Base64Util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man = 'Man'; String a = 'A'; String bc = 'BC'; BASE64Encoder encoder = new BASE64Encoder(); System.out.println('Man base64结果为:' + encoder.encode(man.getBytes())); System.out.println('BC base64结果为:' + encoder.encode(bc.getBytes())); System.out.println('A base64结果为:' + encoder.encode(a.getBytes())); }}
打印结果为:
以上结果与我们分析所得完全一致。 小结本节课程用实例和图文分析带大家了解了Base64的基本操作原理,如果学完之后有所收获,那就帮忙转发一下吧。 原文链接:https://www./topic/detail/61 关注微信公众更多技术、架构、管理等知识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程序新视界(ID:ershixiong_see_worl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