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

 非非相 2019-05-30

成都是全国首个系统提出发展新经济的城市,将新经济发展由概念转化为了实体,以创新和魄力为探索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建设性方案。成都市开创形成的新经济发展“成都路径”,具有国际性、长远性、前瞻性等特征,是助力于推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的综合发展模式。

成都: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

成都新经济发展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2018年,成都市新增新经济企业4.1万户,同比增长19%;百家重点企业中71户规上企业累计收入251.47亿元,同比增长40.24%;新潮传媒、医云科技、1919酒类直供、驹马物流4家企业成长为“独角兽”;245家新经济企业获得投资170.21亿元。新经济逐渐成为城市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成都致力于创新培育经济动能,推动新经济稳步向前。旨在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成都市结合自身经济发展优势和特征,开创性形成了新经济发展“三四五六七”举措。其中,创新性和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应用场景建设、企业人才培育、营商环境构建三个方面。

应用场景理论:推动“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

成都市提出应用场景理论,积极实施场景供给计划,着力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通过供给应用场景培育新技术、新模式落地的市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为广大市民提供情景体验。

应用场景通过项目化、指标化、清单化的表达形式,向社会集中定期发布供需信息,将新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有机链接,促进新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城市发展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其中,在全国首创提出的“城市机会清单”体现了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的转变,从政府视角梳理整合企业关心的可释放市场机会,通过多种渠道对外公开,建立城市机会信息搜集发布机制,使供需信息更集中、更及时、效益最优化。

应用场景建设,改变了以往依靠政府“给优惠”、企业“促发展”的传统模式,主动释放了市场要素资源,为企业提供了融合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机会窗口,成为成都新经济成长的重要发力点。

企业人才培育:强化要素支撑“育重点”

企业和人才是成都新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聚焦于成都新经济发展“缺乏领军企业,缺少领军人才”的短板问题,成都市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和企业培育工作,围绕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新经济要素出台各类专项政策,构建“1+6+7+ N”新经济政策体系,为新经济企业发展和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的生态要素,广泛号召发动,着力培育重点。

一方面,在企业引进、人才培育、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加大企业引育力度,构建7大产业核心区和若干产业功能区,错位布局新经济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实施全生命周期企业培育,启动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环节不同痛点、不同需求,分层分级对新经济企业给予人才、融资、技术创新、上市、品牌宣传等差异化支持。

通过打造新经济企业梯队、实施企业“双百工程”等工作,强化新经济重点企业培育和人才供给,出台人才新政十二条,推动新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促使更多的行业标杆企业和优质人才资源在蓉汇聚,共同为成都新经济建设助力。

营商环境构建:打造创新发展“生态圈”

努力突破传统市场氛围,打造更具新经济特征的可持续发展营商生态体系,使企业发展环境从“个别服务”向“生态营造”转变。

为创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成都采取了系列措施。例如,精简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府治理方式;制定新经济企业就业人员参保政策、建立新经济企业标识制度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与在蓉高校院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和科技产业园区,与企业进行项目签约构建校院企地发展共同体。

在促进营商“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成都市精准政策扶持,积极倡导各级联动、集聚新经济要素、引育高能级企业。同时,不断加强新经济前沿的前瞻性战略性分析,面向国际化和发展未来,为新经济发展提供最适宜的“摇篮”。

成都: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

下一步,成都市将围绕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显示度、提振市场信心为重点,加大公共资源市场化释放力度,加大应用场景培育力度,加大风投资本引进力度,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加大初创企业扶持力度,加快构建新经济产业体系,努力推动新经济再上新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