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蚌埠是一座具有浓厚铁路情结的城市。这里不仅有高铁南站,还有一座阅尽沧桑、横跨淮河的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1911年,大铁桥建成,蚌埠在开埠之年从渔村古渡向城市变迁。百年过去,作为津浦铁路一部分的大铁桥托起了飞驰的高铁。5月29日,蚌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郭照东向“重走解放路、奋进新时代”长三角主流新媒体采访团介绍,“没有大铁桥就没有蚌埠火车站,没有蚌埠火车站就没有现在的蚌埠,就没有‘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一说。 ![]() ![]() 探访:每天数十对列车呼啸而过 大铁桥托起飞驰高铁 在蚌山北麓,屹立于淮河之畔的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像一条巨龙横跨两岸。该桥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单车道。9个主桥桥墩稳稳立在河水中,桥墩上的斑驳记录着她的沧桑。在大铁桥东侧20米处,还有一座铁桥。据了解,这座桥建设已近20年,主要为了分解大铁桥的运输压力,同时可以实现“双桥双行线”,缩短来往列车过桥时间。 郭照东告诉记者,每天至少有50对列车从大铁桥上通过,其中有高铁、动车还有普快列车。说话间,一列“和谐号”呼啸而过。在记者驻足观察的短短15分钟内,有1辆列车驶过大铁桥。 ![]() ![]()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的“通车史”已有百年。 时光穿梭到1908年。那年,津浦铁路开始修建。一年后开工的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解放前淮河上第一座也是仅有的一座铁路大桥,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铁路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我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同时也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遗址,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郭照东介绍。 ![]() ![]() 变迁:渔村古渡变身皖北重镇 “大铁桥”明星产品行销多地 1908年,当时的清政府决定修建津浦铁路,并把穿越淮河的地方选址蚌埠(时称蚌埠集),1909年,津浦铁路在蚌埠段设站。蚌山北麓,淮河之畔,沉寂的渔村古渡顿时喧嚣起来。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津浦铁路的一部分,蚌埠之所以将1911年作为开埠之年就在于,1911年5月15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建成,蚌埠段铁路建成通车。 津浦铁路、大铁桥给蚌埠带来了巨变,随着人口的聚集,商业的繁荣,蚌埠逐渐发展成皖北重镇。1930年,宝兴机器面粉厂诞生,成为蚌埠唯一的近代工业企业,之后,它的机械修理车间,成为了蚌埠乃至安徽机修工业的发祥地。在这里,蚌埠试制成安徽有史以来第一台重型机械——活塞式空气压缩机。 ![]() ![]() 1947年1月1日,蚌埠建市,成为安徽第一个建市的城市。皖北大商铺的繁荣让蚌埠成为工业重镇。 “没有大铁桥就没有蚌埠火车站,没有蚌埠火车站就没有现在的蚌埠,就没有‘火车拉来的城市’这一说。 ”在郭照东看来,大铁桥在蚌埠的地位就是上海外滩的外白渡桥与高楼大厦,代表着整个城市形象,“著名的‘大铁桥’牌香烟、汽车轮船的包装的‘旅行饼干’等大铁桥明星产品行销皖北等地。” ![]() ![]() ![]() 故事:大铁桥曾两次被炸毁 纪念碑祭奠九英烈建桥凯歌 铁桥横跨,火车轰鸣,确立了蚌埠在中国版图上的区位坐标。解放战争中,这座大桥饱受战火的洗礼,有九位修桥工献出了宝贵生命。紧挨大铁桥南头,铁路西侧的小型广场上,一座建桥烈士纪念塔威严耸立。 据史料记载,1937年,国民党政府未阻止侵华日军北上,国民党军第31军的战士将大桥炸毁。1949年初,淮海战役的胜利吹响了解放全国的号角,仓皇逃窜的国民党军队,将大铁桥的主桥墩和桥件几乎全部炸毁,企图拖延解放军渡河南下的脚步。为了保证部队南下和支前工作顺利展开,解放军组织了各方力量,全力抢修淮河大铁桥。淮河大铁桥炸毁后,给南北交通运输和带来了很大困难。来自山东的王吉珍,是这批潜水队员中经验最丰富的一位。到达蚌埠后,王吉珍立即带领十几名潜水队员开展了对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的修复工作。 ![]() ![]() 1949年6月,随着汛期临近,修建木质便桥的工作愈发紧迫。王吉珍刚刚经历了手术,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就再次回到了抢修现场,带领队员们继续进行潜水作业。他每天潜水超过8个小时,和潜水队员们将一个个数百吨重的沉箱安放在淮河底部。就在便桥接近完工之时,王吉珍发生了意外。 7月1日,木质便桥建成通车,津浦铁路再次全线贯通。而由于长时间超负荷水下作业,加上汛期临近水流湍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有刘建国、李鸿顺、周福贵、周建成、任武志五位潜水队员相继牺牲。1949年11月得以重建的大铁桥于1950年3月13日又遭到蒋军飞机的突袭,投放十多枚炸弹,使3名修建大桥的桥梁工牺牲。 1986年,为纪念前后九名在修复淮河大铁桥时牺牲的烈士,蚌埠南山公园建造了“建桥烈士纪念碑”雕塑。长眠于这片热土的九位烈士,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建桥凯歌。(记者 王根喜 吴洋 苏艺 聂静洁 刘玉才 郑强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