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绝句的章法句法

 公司总裁 2019-05-30

(1)设问式句法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问答式句法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杜甫:天末怀李白)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李颀:送魏万之京)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杜甫:蜀相)

此种句法,是将所欲表达的意念,以疑问的语气显示出来,使诗文激起波澜,以引起读者注意,

并给与读者悬想的空间。至于有无答案则非关紧要,或者答非所问而将语意荡开,给予读者更广阔的欣赏范围,此类情况,亦所常见。

根据例句可以看出,直贯式和问答式都是用于律诗的首句或末句,所以,看似句法,实则也是谋篇布局的章法。

(3)呼应式句法

此种句法,下句与上句,必须有深切的关联。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赠孟浩然)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

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此类句法,大都用于律诗的颔联与颈联,且都属对仗句型。若是绝句,首两句或后两句对仗的话,亦可使用。

此外,另有一种特殊句法,即颠倒字、词的顺序,

以使平淡无奇的言辞产生变化,造成去熟生新的效果,称之为“倒装”句法。

比如: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照顺序应为“将军猎渭城,风劲角弓鸣”。此诗前后易位,先出现“风劲角弓鸣'场景与声响,再补述‘将军猎渭城”的故事。画面突出而有力。

再如: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这个起句被方家赞为:沉厚突兀。但若按照动作发生的顺序: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

便是平淡无奇。

再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唐: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妓小饮戏赠)

原诗应为「六幅裙拖湘江水,一段髻挽巫山云」。

作者为了追求耳目一新的效果,同时也为了迁就平仄格律,刻意倒装。连对仗也不顾了。可见,内容决定形式,格律亦非牢不可破。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之八)

原句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作者之所以倒装成句,就是为增强语势,构成劲健之笔力。

今天所交流的句型和句法,实际上就是律诗谋篇布局的章法。起句、末句可用直贯式或问答式,中间两联呼应式!辅之以句型的变化和前面讲过的炼字等招法,则好诗顿出。

学习是感悟的过程,感悟也是学习的阶段。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感悟。我们的心境会广阔无边,我们会宽容同事,宽容朋友,宽容亲人;同时也会宽容自己。

第二课 律诗的句法,章法

说句实在的,诗之结,才是最难写的。

写的不好,前面的精彩会被它一下子抹杀掉,写的好,那么前面的平庸反而成了它的铺垫和伏笔。

李白的那首诗,看这个结句“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接的是“深千尺”,但是写上了“送我”,就照应了前面的起承二句的描写了,与“乘舟将欲行”“岸上踏歌声”都呼应了起来,浑然一体。

七绝,很好写,但是很难写好。

七绝是最能体现诗味的一种体裁,所以大家都喜欢。容易上手,格律也好记。

但是这种容易之中却藏着更多的不容易。

我们要注意的有几点:

一是音韵上的安排,要合乎旋律美,节奏美感。尤其是韵的把握,让韵字贴合主题旋律,贴合每句的字意

二是结构上它具有多变性,在基本章法的基础上,它的突兀性和高调性。

三是在炼字方面,追求灵动和多角度锤炼。避免只追求华丽的表现

下面我们交流下七绝的布局和章法

一、起承转

合法。

这种布局的要求是:起来自然,承要舒缓,转要突起,结要深远。

例如: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前两句就是在写景,我们可以理解为虚写,那么下半部分一定是重在抒情。这和七律的特点类似!

劝君更尽一杯酒,一个“更”字,突兀顿显

二、并列法。

当我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选取的题材基本上没有主次之分,就可以利用并列法。

使用并列法,一般采用对仗或基本对仗的形式,以示工整、优美。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个就是并列法的典型

这样的绝句章法用在写景上,要注意三个问题:

1、要注意写出的景物必须是一副完整的画面

2、尽量使用对仗

3、安排好景物的先后顺序

三、承接并列合用法

一首绝句的前两句用承接法,后两句用并列法,或前两句用并列法,后两句用承接法

一般来说,

承接法适用于时间上有先后或逻辑上有因果的表述

荣枯聚散有谁知?富贵繁华能几时?

花落皆因昔日好,春残莫怨燕归迟。

前两句用的是并列,后两句用的是承接。

司空图【忆中条】:

燕辞旅舍人空在,萤出疏篱菊正芳。

堪恨昔年联句地,念经僧扫过重阳。

先用并列法,以拟人、通感的修辞大致临摹出孤寂秋中。再用承接法,点明旧地重游,事过境迁,人是物非的无奈之情。

四、起承承合法。

有些绝句在承接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挥,也可以不转,仍然继续承接。

承句补充起句意之不足,转句不转继续发挥,写出当前境况或者继续补充起句意之不足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第三句没有转折,只是写了目前的境况!

五、对比法。

如果要写出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事件或情况迥异的两种状态情景,可以利用对比法。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通过同时同地同景与不同人的对比,写出两次不同遇合的感慨。

六、先景(事)后情(议)法。

这种布局适合于咏物抒情或记事抒情,而抒情,又常常以一种议论的形式发出。

这一类的绝句相对容易写,但不可滥制,最好有高超的见解、新颖的观点、警策的议论而后再写。否则流俗而没有新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写事,后议论。

七、先情(议)后景(事)法。

这种布局就像通常写议论文,先提出观点,然后用事实论证。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先抒情,然后通过景物描写来深化!

八、末句综合法。

前面的全是铺垫,最后一句才是中心思想。

这种方法,不好写。因为结句结不好,全篇都失败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有寄】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就是先并列写出夏季雨中景致,最后阐明思念之情。

又如,苏轼在徐州曾有首绝句:

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辉;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苏轼的这首绝句也是使用的这种手法。

九、倒叙法。

倒叙法的最终目的是要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

一般来说,绝句的重点在末两句。如果事件有先后顺序,而作者又要突出发生在后的事件,

因此就用倒叙的手段,把后发生的写在先,先发生的写在后

梵崇【春晚】:

春光过眼只须臾,榆荚杨花扫地无。

却忆菩提湖上寺,绿荷擎雨看跳珠。

作为宋代高僧,对人生当然是看得很透彻了。但是,真的什么都看透了么?当然不是,梵崇也不得不承认,有些美好的回忆,是一辈子也无法看透和释怀的。否则不会有“却忆…”之后的诗句了。

这九种布局,大家初学常用的是一、六、七三种!

等到逐渐熟练了,其余几种可以灵活使用!

需要说明几点问题:

第一,所谓的方式,不是公式。

布局的方式,是让你借鉴来使用的,不是拘泥于此的!

第二、要求大家做到的一个重点融在里面,那个重点就是一个“趣”字。情趣和意趣。否则枯燥如老干的诗,你布局方法在神奇也是没用的。

第三、注意虚实相结合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