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章:“无为”实是大用

 浴火重生生不息 2019-05-30



【经典故事】


花了很多金钱和功夫建房子,建成后你是骑在墙上、住在屋顶上呢?还是住在屋子里呢?哈哈,这算什么问题呀?是啊,这在生活中不是什么问题,但这却是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房子的墙壁和屋顶是有形的,可我们所使用的却是房子里面的空间。这有形的只能被利用作为工具,而无形的才真正是有用的。在这样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老子却发现了哲学的秘密。


【本章成语】无用大用


你好,喜马拉雅的朋友!


在世界上,《道德经》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之美誉。


以道看世界,生命就如同一个容器。


觉悟的生命,就是懂得了将历经千年检验的圣人智慧装进自己的生命中!


下面,就让我们将老子道德经第十一章的智慧装进我们的生命中,看看我们会变成什么吧!


学经先读开经偈


太上玄深众妙门,如影随形难见真。上善若水藏智慧,虚极静笃安心魂。


现在我把经文诵读一遍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在这一章中,用三个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一个哲学的道理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留出陶土中空的地方才会成为一个可以盛东西的器具,才可以当成器皿来使用。


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建造房屋时,一定要留出门窗,有了门窗和四壁内的空间部分,才能成为一间有用的房屋。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所以,你就明白了,那些“有形”的如车轮上的辐毂、器皿四周的壁、房屋的墙,只是一个用来完成某种功能的工具与载体,也就是给人一点便利,而真正有用的恰恰是那个中间留出的空间——“无”,也就是中空部分,才真正是那个物件发挥作用的地方。


本章核心要义


老子在这第十一章中,讲了两个核心要义:


第一:是用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三个现象来做比喻,向人们呈现道家哲学中的“有”与“无”的关系。


第二:是在做比喻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结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红尘中的人们被什么困住了呢?


红尘中的人们,都是活在自己的肉眼世界中的。在肉眼的世界中,人们只能看到有形的东西。若是无形,我们的肉眼就看不见了。因此我们只相信有形的,只想要有形的,至于那无形的,我们往往就认为是不存在的,通常也会认为没有什么用的。


有形的东西当中更多的是物质财富,也就是所谓的钱财,或者财产。这些就是红尘中大部分人争相追逐的目标。


当然,对于这些有形的物质财产直接相关的名,人们也不会放过,于是就有了红尘中的争名夺利。


老子把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世界


1、我们渐渐懂得了这样一个事实:肉眼所能看到的有形的,只是这个真实世界中极其微小的部分:空气你看不见,可任何人也离不开;细菌,你的眼睛也看不见,但感染了病原菌就会生病;我们生活在宇宙中,宇宙的各种射线我们也看不见,可我们又躲不开。


2、再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有思想,有感情,有品德,有智慧,有理想,这些也是无形的,也是肉眼看不见的,但有谁说这些不存在吗?


3、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外部看不见的那些无形的,是我们离不开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们生命内在的那些看不见,又决定着我们的行动和结果。


4、现实中的人们形成了两种生命模式:劳力者和劳心者,劳力者更多是在,使用自己的体力来谋生。劳心者更多的是使用自己的智慧,而且智慧的模式比劳力的模式更加有效率,效益也更高。


5、人类在进化中追求的一种高级模式,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智慧,让自己进入到智慧模式的阶段。


6、修行的人,在追求一种最高级的模式:生活俭朴,不求很多的钱财,追求最高的智慧,让自己的心没有困扰,让生命与天地万物相融合。


老子在这章中告诉了我们三个重要的道理:


第一个道理,有形的东西都是工具,用筷子吃饭,吃的是食物,而不是筷子。吃食物,本质上吃的是里面的营养,而那些营养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的。


第二个道理,我们生命的需要是有定量的,吃多了,是身体的负担,占有的多了,是精神的负担。


第三个道理,人是个高级灵性的动物,吃喝只是生命的低级生理需求,追求精神的高尚、心灵的愉悦、生命的圆满,才是我们这种高级动物最根本的目标。圣人们总是不断的提醒我们,不要为外在的东西所奴役,而要保持自己灵魂的独立,不要患得患失,不要被低级的欲望牵着走,这样才能过出人的日子。


自问】我们安排了很多事务,我们追求很多外在的东西,我们是如何安排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呢?


我们将老子的思想总结成几句话奉献给大家: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看重有即愚,洞察无即智。

无决定着有,有迷惑着人。

无中勤用功,见有能洒脱。


哈哈,有朋友会问:若是我们做不到又会怎么样呢?


老子在第十二章就结合这个问题也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在人生中是被外部控制的木偶呢?还是自己心灵能够掌控自己的主人呢?


当然,我们也知道,人若是成为被控制的木偶,就很悲惨。若是成为自己的主人,当然就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


记得国际歌中就是这样唱的: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我们能做自己的主人吗?


是用思想和理想梦想引领自己呢?还是被外部看得见的那些有形的工具给奴役了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智慧中吧。


谢谢您的聆听与陪伴,下一讲,我们一起来破解奴隶的生活方式,看看做主人的秘诀是什么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