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江月•梅花 - 苏轼

 踏雪寻梅zsyqqk 2019-05-30

西江月·梅花  -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

瘴雾: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冰姿:淡雅的姿态。

仙风:神仙的风致。

芳丛:丛生的繁花

绿毛幺风: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涴(wò):沾污,弄脏。

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这首词利用了借物咏人的手法,明为咏梅,实则悼念词人亡妻朝云。元祜八年(1093)哲宗亲政,作者被远贬惠州。其妾朝云毅然随作者远赴岭南,不幸的是朝云到岭南后,不久就因病去世时年32岁。词中所描绘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尚人品的化身。作者借梅花表达对侍妾的悼念之情,以及对她高尚人格的赞颂。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使作品立拔脱俗,格调婉转,情韵悠长,令人感动不已。

上阕写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写惠州梅花虽身处瘴疠之气中,却不惧瘴气所侵,是因为它那冰雪般的肌体和神仙般的风韵,并突出了岭南地区的特色。接下来两句,写梅花的美态得到海仙的垂爱,海仙时不时派遣使者去探视芬芳的花丛,去探赏那美丽的梅花。使者为谁?实则为那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作者在此利用绿毛幺风这一意象,为作品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以上数句传神地写出惠州梅花玉洁冰清的风骨和超脱世俗的风姿神韵,并以此赞美朝云不畏瘴疠之气与爱人携手天涯之忠贞爱情。

下阙追写梅花的形貌以及词人所感。“素面翻嫌粉涴',写出梅花艳丽多姿,不需要施粉黛而依旧光彩照人,“洗妆不褪唇红”,写梅花即便调谢了,那梅叶也依旧有红色,实则说朝云天生丽质,美丽动人,不施粉涴自白,不涂胆脂自红。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的不离不弃,一往情深的纯真感情,和互为知己的珍费情谊,并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一悼念亡妻。此景此情.苏就心中却有另一番抱负:“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这是苏轼慨叹高尚情操已经追随晓云而去,已不再梦见梅花了,不会再有像王昌龄梦见梨花那样的梦了。“晓”和“朝”叠的同义,这句话里的“晓云'亦可认为是朝云的代称,也从中透露出这首诗的主旨。

作者以花喻人,借梅花的冰清玉洁和超脱世俗的风姿神韵来赞颂朝云高洁傲岸的节操;借景抒情,以物写情,借梅花来表达对亡妻的深深悼念之情。这首词虽为咏梅,实则是有所寄托,蕴含了作者对亡妻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深切思念。此外,这首咏梅词寓意深远,富有神韵,朦胧虚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予人无限遐想。杨慎在《诗品》中指出:“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足见苏轼在诗词写作上高超的艺术技巧,无论是写人还是写花,都极富神韵,格调哀婉动人,感情至真至切,堪为苏轼在婉约词中的上品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