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筛目 听说过“米筛目”吗,也称作“米胎目”? 早先曾经在厦门出现过,如今却销声匿迹了。 这是一种小吃,是漳州龙海的地方小吃。但是在当今的漳州,也是“难觅踪迹”。 它的食材是米浆,蒸熟成粿后,把它像刨地瓜纤一样地制成细棍状,外形有点像龙岩的湿粗米粉,只是比它更粗更大且短小,就像从竹筛的孔眼漏出的粉条。 龙岩乡下的湿米粉的制作,我见过,那是将米浆从具有筛孔的容器里,压出来,直接下到沸腾的开水锅里,烫熟,捞起,晾干。挤压米浆须用杠杆加压,靠人工劳作,很吃力。那是四五十年前,我在上杭溪口当知青的年代,人们采用的制作方法。当年用大米换取一点湿米粉,是很奢侈的事。 “米筛目”放到沸腾的香浓的大骨高汤内捞一捞,配上漳州小吃惯用的各种卤味:卤猪肝、卤猪肺、大肠、五香、鱼粿……然后撒上香菜香料。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筛目”,味道一定是:清香、鲜美、滑润,一句话就是:爽!爽口!!爽歪歪!!!足以让人“把筷子都吞掉”。 在南北各地麻辣酸咸的小吃以及洋快餐的冲击下,这种原始小吃,能够生存下来实属不易。 与厦门隔着九龙江出海口的龙海石码镇,开有三两家“米筛目”店,上午时间营业。 如果不是自驾出行,建议搭乘快艇,挺方便的。快艇每隔20分钟一班。 从厦门轮渡码头直达龙海客运码头,一趟50分钟。新落成的码头高大、宽阔、气势恢宏。码头开张不久,人流量不多,显得清静,悠闲。不像厦门轮渡,熙熙攘攘人满为患。龙海的大小公交车,来往于城郊之间,票价也就1元/次。 “刘坑米筛目”位于龙海一中新校区所在的那条大马路上,生意特别好,早就听说这里的米筛目很好吃。 “米筛目”的价格嘛,就像“沙茶面”——加料加价,而底价比“沙茶面”更便宜。 想要绿色出游(不开车),这是一处不错的地方。来一次舌尖上的旅游,来一碗“米筛目”,尝尝几乎失传的手工食品,感受小镇居民的真材实料的美味营造出来的悠闲、陶然和心满意足的惬意。 然后四处闲逛,或登山览胜,或观赏红树林在潮起潮落间的婀娜多姿…… 刘黎晖 2017年3月 旅游提示:石码的农贸市场以及山后新村都开有“米筛目”店。后者店面较整洁,很多厦门的食客,到访过。 网络资料 >>> 漳州的米筛目 米筛目,是一种客家粉条,主要成份为米浆蒸成凝块,再以数十小孔洞铁器透过凝块形成长圆条形类似面形,易于消化,老少咸宜。因制造时把粉团经过筛子般的擦板,从洞眼中搓出粉条,故称米筛目;又因其两端尖,形似老鼠,也称为老鼠粄。 漳州的米筛目以龙海石码一带最为有名,因其特有的鲜美味道、丰富口感而名声在外,成为石码小吃的一张名片。 米筛目用晚米磨成细米浆,压干;取三分之一放入沸水中煮熟,捞起与剩余的米浆揉匀。揉好的米浆团用竹筛挤出小圆条,在沸水锅煮熟,捞出即成米筛目。 煮时,将猪瘦肉、香菇分别切成丝,韭菜花切成小段。将汤锅置旺火上,倒入猪骨汤烧沸,放入猪肉、香菇、米筛目、精盐、酱油烧沸,放韭菜花、味精即可。食用时,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加上大肠、尾口、沙肠、猪肘、鸭血或油条等配料,撒上胡椒粉,质地细嫩、味道鲜美。 当然,夏天也可做成甜汤。在米筛目中加入绿豆、阿答仔、水果、红糖、牛奶、炼乳、椰汁,冰镇后食用,也极清凉解暑。 编辑 | 溪口同乡会 图文 | 刘黎晖 客家讲古 讲述你我身边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