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志】上博“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揭开瓷器“空白期”历史真相

 zzm1008图书馆 2019-05-31

上海博物馆馆藏“青花云龙纹大缸”吸引眼球。蒋迪雯 摄

中国瓷器史上的“空白期”是何时?在过去几百年间,一度没有人知道15世纪中期,即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景德镇官窑瓷业的生产状况,于是便将其冠以“空白期”等称呼。由上海博物馆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展“烁灼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5月28日至9月1日亮相上博。本次展览以景德镇御器厂发掘出土的器物以及上海博物馆的藏品为主,并向国内外26家博物馆、考古研究所借展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涵盖传世官窑瓷器、明御器厂出土器物和标本、各地分封藩王相关瓷器以及民窑瓷器,总数达285件/组。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大规模集中展出国内外“空白期”官民窑代表性器物,在业内尚属首次,填补了相关展览的空白。

“空白期”是正常烧造年代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年间(1436—1464年)政局动荡,历经了宦官干政、边境战争、皇权斗争、宫廷政变等重重危机。政治上的不稳定和常年战争,加上自然灾害与农民起义造成的民生凋敝,无疑对制瓷业造成了影响。瓷器相关研究工作无法深入,这段时间因此被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1988年景德镇御窑考古发掘初步证明,明代正统到天顺的所谓“空白期”并不空白。2014年,考古工作者在景德镇明代御器厂遗址范围内珠山北麓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属于正统到天顺时期的考古底层,并发掘出土大量重要瓷器标本,由此为“空白期”瓷器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此次展出的170多件(片)器物及标本,均为这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的已在传世品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器物,但还有很多器物不见产品传世。如青花大绣墩,传世未见发现,是这一时期的特殊形制器物。青花瓷枕也是十分罕见的官用瓷产品。

上海博物馆陶瓷部研究馆员陆明华介绍,“空白期”瓷器烧造品种丰富,不逊于前朝甚至后代,这充分反映出从明初以来景德镇官瓷烧造有一个相对的连续性。“空白期”与其它朝代相似,应是一个正常的多彩烧造时代。15世纪中期正好处于宣德与成化两个制瓷高峰之间。历史上称永乐与宣德为青花烧造的黄金时期,成化朝则因斗彩的空前绝后之作而久负盛名。此次展出的瓷器上承宣德、下启成化,不仅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作用,更有绚烂多姿的面貌。

“空白期”的瓷器为何没有年款,目前仍是历史之谜。“我们找遍文献,都没有发现关于其中原因的记载。”上博陶瓷研究部副主任彭涛介绍,此次亮相展览的瓷器中有一件湖北出土的藩王相关瓷器上写有款识,这件瓷碗下部写着“天顺年置”,字体粗犷,但与官窑瓷器常见的正规年款如“大明宣德年制”等又有不同,有待进一步研究。

亮相此次展览的上博馆藏“空白期”瓷器还有青花红彩海水瑞兽纹碗、景德镇窑青花狮球纹大盘、景德镇窑青花婴戏图碗等。其中。青花红彩海水瑞兽纹碗是典型官窑瓷器,纹饰画法工整,通体没有一点瑕疵,十分难得。狮球纹盘在景德镇官窑遗址发现较多,分为大小两种尺寸,大盘盘底一定无釉,小盘盘底一定有釉,从中可以窥见当时官窑瓷器烧制的细致。在明代官窑瓷器早中期人物纹饰不多,只有童子和仕女图案,婴戏图碗便是这种人物纹饰瓷器。

“大龙缸”1995年来首次移动

此次亮相展览的上博馆藏明正统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大缸是“空白期”的代表型器物。专家提出,这也许是唯一一件“大龙缸”的完整传世器物。此前“大龙缸”从1995年上博收藏后就一直待在上博常设展厅,20年多来从未动过,为了“支援”此次“空白期”瓷器展,上博特地设计了各种方案,动用了六位工作人员将其一起移动至现在的展厅。“尽管器物完整,但毕竟年代久远,担心文物变脆,为此事先做了充分分析和论证,考虑过各种可能的后果,动手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

在此展览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曾展出过“空白期”瓷器,但规模较小,不少“空白期”的瓷器以碎片的形式展陈。此次展览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已将一大批碎片修复,在此次展览中首次以完整器的面貌向观众呈现。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上海博物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等28家国内外公私机构。国内包括故宫博物院、桂林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等20家借展单位,境外有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学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7家。为了进一步揭示“空白期”时代景德镇瓷业发展状况和时代特点,上海博物馆将于6月27—28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