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年,辽国大军一路南下,深入宋朝腹地。战争初期辽国连战连捷,可打着打着就发现自己走的太远了,粮草补给无法及时运输,而此时的宋朝军民又变得异常团结,同仇敌忾,辽国也接连吃了几场败仗。 早在辽国南下时,北宋求和派的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当时的皇帝宋真宗赵恒,又生性懦弱,甚至还想过南迁的想法,如果宋真宗这就开始南迁,南宋提前建立了,后面的历史也就彻底改写了,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毕竟历史没有如果。但是辽国以萧太后为首的领导人起初根本不同意宋朝的请求。 打了几场仗后,辽国也发现了宋朝人民也并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在是战是和的问题上也产生了动摇。最终,辽国萧太后和宋真宗在宋朝降将王继忠的牵线搭桥下,终于达成和解。 这次和解史称澶渊之盟,宋朝每年交付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并在宋辽边境地区广泛开展贸易,极大了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强了契丹和汉族的民族融合。 但是相信大家都不会想到的是,澶渊之盟虽然是当时的大人物决定的,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小人物直接导致的。 话说1004年澶渊之战时,辽军统帅萧挞凛根本没把宋军放在心里,只带着十几个人就骑马来到宋朝城门下打探军情。当时的城门守将张瑰看辽军上前自然也是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搬出床子弩,乱箭射出,不偏不倚,这一箭正好射中了萧挞凛,萧挞凛被射中后,坠马身亡。萧太后听说得力干将死后,也是非常伤心,还下令停止五日的朝政,自此重心也完全偏在了议和上。 两国虽然和平相处达百年以上,但是这种长治久安的局面,也使得两国开始忘记何为居安思危,最终被崛起的金国打得灭了国,一个远迁西域,成为西辽,一个南迁成为南宋。 |
|
来自: 昵称55301288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