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人物改变历史---由小人物主演的斩首行动(1)

 尼克fwdql6dzvd 2022-04-06

小人物改变历史---由小人物主演的斩首行动(1

咱们之前所讲的故事,基本都是说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其实仔细想想,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小人物做出了改变或者推动历史进程的事,今天咱就来说一个。

这个人叫张瑰。

《宋史·寇准传》里提到他说:“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这是张瑰在《宋史》里唯一一次出现。

60585a771bd0c2ddfb6320ab8fcc5d95

《续资治通鉴长编》好一些,说:“瑰,寿光人也。”哪年生、哪年卒不知道,父何人、妻何人、子何人一概不知。搁现在电影里最高荣誉也就是“路人甲”、“匪兵乙”这类的字幕了。

史书上对他没记载,老尼克我也就编不出他太多故事来,就说这唯一一次亮相的事吧。

北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率军南下,直抵黄河北岸,宋真宗本来想逃跑,到江南去,寇准死谏,不仅让真宗打消了逃跑的念头,还御驾亲征,过了黄河,到达黄河北岸的檀州(今河南濮阳西),和辽国军队对峙。

796a790d0e9147e9b4aaac1e7a4a7720

这次辽军前来,虽然萧太后、辽圣宗也一同来了,但他们并不亲自指挥部队,辽军主帅为萧挞凛。萧挞凛,兰陵郡王,南京统军使,能作为辽三军统帅,自然不是一般人物。杨家将的老将军杨业,就是被他一箭射落马下,最终被擒而死的。

听说北宋皇上都来了,萧挞凛带领少数随从就到了前线,望着檀州城和随从们商量进攻计策,辽国人并不太把北宋的军事力量看在眼里,因为之前打过太多回了,北宋部队根本不抗揍!

说着说着不由自主就往檀州城越来越近了,据说大概离城门也就不到1000米了才停下来。

之所以这么大胆,是因为他们料定北宋军队不敢出城迎战,那就拿他们没一点办法,也许看官您说了,拿箭射他们!对!这主意不错,可看官您知道箭能射多远吗?

有个成语叫“百步穿杨”,这是形容箭法高超,“百步”按现在说是多远呢?大概一百三四十米的样子。

这就算是比较牛的人了,大多数人是射不了这么远的,所以,千八百米之外,早超过箭的射程范围了,不出意外的话,是绝对安全的。

不出意外的话,是绝对安全的,但这次萧挞凛偏偏遇上意外了。

还记得咱们前文说的,《宋史·寇准传》里说:“威虎军头张瑰守床子弩”。当时北宋装备了先进的“床子弩”。

192525d5c848b92e0024ea3d9af4ec3c

“床子弩”是一般弓弩的升级版,如果说拿弓箭和现在的步枪比,这“床子弩”就是加强版的狙击步枪了吧?还不止,应该比狙击步枪还牛叉,夸张点说,就好比美制单兵用的那种“标枪导弹”。

“床子弩”光箭杆就两三米长,弓弦十来个人合力也是拉不动的,需要用绞车绞,才能把弓弦拉开,一次还可以发射三支箭,射程1000米根本不在话下,射城墙这玩意儿能直接钉在城墙上,攻城时可以把这箭杆当攀爬城墙的扶手。

d6c4575764894c7daa0ac9deae7f7253

当时在城墙上的就是张瑰,带着手下人眼看着这几个人晃晃悠悠就过来了,张瑰直接就把“床子弩”拉开了,这“床子弩”射得虽然远,可有个缺点,没准头。只能大概瞄一下,射中射不中,那就看老天爷的了。

老天爷这次站在张瑰这边。三箭连发,其中一箭正中萧挞凛额头(还有一说是射中前胸),直接把萧挞凛给钉在地上了!

两边还没开战,这边主帅被干死了,这仗还怎么打?据说萧太后放声大哭,五天都不接见任何人,亲自护送萧挞凛尸首回辽国。

这之后,宋辽两国签订了著名的《檀渊之盟》,再之后,宋辽两国一百年没再打仗。

5f697fb095d84beeb2a6e63704116eaa

您说,张瑰这个小人物,不是他一箭射杀萧挞凛,历史会不会改变?当然了,宋辽两国签订《檀渊之盟》,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其中有个叫王继忠的,也起了很大作用。

王继忠,也是个小人物,在历史上貌似没有啥存在感,但这位爷,也是个牛人,宋辽两国通吃,宋真宗,辽萧太后对他都极好,有关他的故事,老尼克我会单讲。

和那些个王侯将相相比,张瑰是个小人物,老尼克我不说,各位估计大多数看官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往往只记录了那功成的一将,而枯掉的万骨,也曾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也曾有父母妻儿,也曾有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也曾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爱恨情仇。

他们,也是人。

全文完。

写作不易,还望点赞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老尼克继续创作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