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上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思路分享1例

 小扳手的爹 2019-05-31

1、病例资料:

陈某某,男,45岁。

主诉: 1个月前因不慎扭伤腰部之后,出现腰痛伴轻度左下肢麻木;在多家医院输液、理疗和推拿治疗后,症状反而加重,感觉腰部疼痛剧烈,卧床动弹不得;经朋友介绍来诊。

症见: 腰部僵硬,躯干呈右侧侧屈强迫保护性体位。

查体: L4/5节段左侧腰肌肿胀,叩击痛(+),压痛(++);左臀肌深层压痛(+),可扪及明显条索状结节;左侧直腿抬高试验(+),挺腹试验(+)。

辅查: 外院CT示:L4/5椎间盘左后方突出。

综合体格检查及患者体态分析:

该患者症状为L4/5椎间盘左后方“肩上型”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辅助检查初步验证了这一推断。


2、“肩上型”椎间盘突出

所谓“肩上型”椎间盘突出,即指椎间盘髓核突出的位置在相邻脊神经根的外上方,犹如在人体的肩部上方的形象,故得名。

相反地,若椎间盘髓核突出的位置在相邻脊神经根内下方,犹如在人体的腋部下方的形象,则称“腋下型”椎间盘突出。

因为“肩上型”的椎间盘突出会向下压迫相邻脊神经根,故在一般情况下,患者都会采取向健侧(没有突出的一侧)侧屈,以使神经根躲避突出物的压迫。若此时向患侧侧屈,则会加强突出物对脊神经根的挤压,加重症状。


3、治疗思路

故此,在治疗该患者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有别于一般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治疗方案:

在手法松解阶段,我们没有强力松解高张力的左侧腰肌,也没有刻意纠正患者的保护右侧弯;而是顺应患者原来的保护性侧弯,把脊柱继续向患侧(左侧)推,帮助患者躲避患侧(左侧)突出椎间盘对脊神经根的压迫。这样,也同时能拉伸到患侧腰肌,缓解其因长时间离心收缩而引起的疲劳与疼痛。

在正骨复位阶段,我们在使用林氏“旋转提拉法”复位时,在患侧高张力无法活动的情况下,我们放弃常规的“以患侧纠正为主”的复位原则,改为以健侧松动为主;开阖健侧腰椎关节,通过健侧的侧屈和旋转来缓解对侧的压力,为突出椎间盘和受压神经根移出相对更多的空间,进而减缓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力。这属于急则治其标,这也符合龙氏治脊疗法的“动中求正”治疗原则。


4、后记

一次治疗后,第二天复诊时走路强迫体位已经明显改善,自诉腰腿痛明显缓解。

查体可见:L4/5右侧弯明显改善,肌张力基本恢复正常,压痛消失。

后续治疗逐渐按常规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原则进行。

----------------------------------

广州中健骨科运动医学门诊部

记录:陈晓城

整理:甘卓 指导:王廷臣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