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测的科学(二)| 做出更准确预测的步骤(上)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05-31

上一篇我们对《超预测-遇见未来的艺术与科学》的背景做了个简单的介绍,并介绍了两个思维漏洞--直觉性思维问题偷换,没阅读的可以回去读一下(预测的科学(一) | 市场到底能不能预测)。今天我们继续解读这本书,讨论做出一个靠谱预测的步骤。

步骤一 :一个清晰可界定的预测问题

什么叫做清晰可界定的预测问题?我们经常听到或做出类似于这样的预测:

某股票会涨;

房价有泡沫,要崩盘。

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同时,很多人在交易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看对行情却做不对交易?

没有一个清晰可界定的预测问题就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

看“对”行情这件事,对多数人来说只是幻觉。

这样想的人,回想一下,你分析行情时,是不是这么问的:“xx会涨还是会跌或怎么看?”之后回答是不是这样的?“因为yy,xx会涨或会跌。”然后就去做了。再然后就悲剧了。

做错交易,这个很清楚,因为有标准,你亏钱了嘛。

接下来这个问题很重要了:

关于你问自己那个会涨会跌的问题,如何证明你看错了?!

答案是:基本上只要想对,就错不了。

你看,假如你看涨:一直涨你肯定对;涨一点后大跌,你也对;先大跌再涨,你又对;一直跌或不涨,你依然没错,因为还没到时候,可以一直等。

明白你或那些大师为什么总能“看对”了吗?

因为开始提了个烂问题,它不够清晰,最重要的是不可证伪!因为没有明确的对错标准,所以根本不配谈什么对错。类只要想对就错不了。更牛x的你没注意,观点后还有一句话被隐藏了的话--最终解释权归观点发表者所有

所以一个清晰可界定的预测问题,最起码需要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标准和一个时限,使得它有可证伪性。

对比:

“螺纹怎么看?”

“未来5个交易日,rb1805涨幅会达到10%吗? ”

后者就是一个可界定的预测问题。时限是必须的,你见过没时限的考试或比赛吗?没时限就没结果。另外,就是一个事件发生的标准,在这里就是涨10%。

另外,会或不会这种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也相当业余,因为需要预测的问题,很少有100%会或不会发生的。我们需要加上一个对预测的把握程度。作者称为判断之判断,就是你对这个预测发生本身的把握度如何用概率化的表述。这也方便我们后期根据新的证据,对预测的把握程度进行调整。

相应的前面的问题会变为:

未来5个交易日,rb1805涨幅达到10%的可能性是多少?

当然,对用于交易的预测,光有“时限”、“事件发生标准'和'判断之判断'还不够,我们在步骤二里面再细说。

步骤二、分解问题

在你提出一个清楚的预测问题后,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将复杂的预测问题分解若干个简单问题。当人面对复杂问题时,喜欢用简单问题替换原问题,并用直觉找个答案,再找理由支持,这个我们上一篇已经说过了。分解问题,能降低难度,并把我们引向真正的问题和答案。

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做的是分解问题,如果仍有难以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分解。然后尽可能区分已知和未知信息,认真考虑所有假设,对未知的可预测的部分做针对性的调研(注意,是带着问题找答案,不是信息搜集,后者会陷入无尽低价值工作。)

这个步奏最好的例子依然是费米方式:

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芝加哥有多少钢琴调琴师?'。

一般人会抓耳挠腮一阵之后,随便“得出”一个数字,但你问他依据,他最多说些空洞的原因。但费米的学生可以做的更好,秘诀就在于把这个问题分解为更多的问题。

什么样的信息能帮我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知道这几个,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芝加哥的钢琴数量

2每年钢琴需要调音的次数

3调一台钢琴的音需要的时间

4每个调音师一年的工作时间

调音师数量=(1x2x3)/4

也许你会想,分解这四个问题依然没答案,是浪费时间。但是,转化后的问题,我们变得可以处理,更容易收集到有用的信息,至少会减小不确定的范围,并且利于根据不断得到容易的到的确定性高的信息,来修正预测。

对于芝加哥的钢琴数量,参照第一个大问题的分解方法,我们可以再问:“我需要知道什么?“来进行分解:

a芝加哥的人口是多少?

b拥有钢琴的人的比例?

a是唾手可得的确定信息,272万。

b是一个需要估算的黑箱子数字。比如,我相对了解家庭状况的30个人里面,有2人有钢琴,一家有两台钢琴可能性很小,按每个家庭3-4人计算,拥有钢琴的人的比例大概在2%左右(我有95%的把握,这一比例在0.3%-5%之间,你知道没钱一般不会买,有钱的不一定会买,你大概有个负担得起钢琴的人的比例)

axb,粗略算出钢琴总数约50000台。

2钢琴每年需要的调音次数?我们不知道,但应该不是一个高频的数字,我们猜这个黑箱子平均是1吧。

3调一台钢琴需要的时间?不知道,黑箱子,那么多琴键,很快或者几天都不太合理,猜2个小时吧。

4每个调音师每年的工作时间?想不到什么理由,让调音师和其他行业的总工作时长,有太大的差别。姑且算为每天8小时,每周5天,加上其他假期,一年工作约2000小时。这其中还有部分时间是在路上及其他的时间损耗,按20%算,一年的调音时长为1600小时。

调音师数量=(1x2x3)/4=(50000台x1次每年x2小时每次)/1600小时每人,

约为63个调琴师。

这个基于猜测的结果如何呢?研究人员在芝加哥黄页上找到的调音师名单位83人,其中包括数个一人多号的重复现象。虽然总钢琴数仍不知道,但我们大概知道,我们的猜测应该差的不多。

在此过程中要大胆犯错,黑箱子数字虽然非常模糊,但依然有个比瞎猜好的大概范围,而且非常可能相互抵消(这个原因,能力所限,说不清,大家可以看一些相关性和回归方面的文章)。我们只需把此计入'判断的判断',当我们得到新证据后,调整预测的把握度。

不论你通过这样的推算过程,得出的人数是5个还是500个,我们都大大的减小了估算范围,减小了不确定性,预测准确性将因为信息黑洞的减小而大幅提高。其价值和我们直接猜一个数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即便你直接蒙了一个正确答案。

怎么用到交易上的预测

因为要真金白银的交易,首先,我们不能再像回答钢琴问题那样猜了,能求证的要尽量去求证。

另外,即使是上面那样明确的问题,也是没法直接用于交易的。

时间、资金、风险(不确定性)是金融市场存在的基础。这三个要素我们要加到明晰的预测问题或问题的分解之中:

时限:多长时间?

资金单对行情的话,这部分可以粗略的理解为:方向和多大幅度?面对具体交易还包括仓位等资金管理问题。

风险或波动方式会发生不利波动的幅度和可能性如何?

按着这种要求,我们前面举例的那个问题:

未来5个交易日,rb1805涨幅达到10%的可能性是多少?

可以进一步细化为:

未来5个交易日,rb1805涨幅达到10%的可能性有多大?在此过程中,下跌幅度小于3%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两个答案分别是比如70%,和25%,这显然是个值得做的好机会。


下面是一个实例。前一段时间热卷和螺纹价格相同,我觉得有机会做价差扩大。按照以前的方法,我很容易这样做:先看很多基本面信息,但后猜这个价差会不会扩大,然后设个止损,开搞,凭感觉平仓。

在有新的方法论后,我按这种方式给我们分析师了一系列引导问题,他按这种框架进行分析,得出了有很强交易指导价值的分析。关注了真正有价值的变量和矛盾,算得上是真正有价值的买方报告。并且我也有了比以往清晰得多的交易思路和分寸感。

由于是自己内部看的,写的不是很严谨。另外,这一些列问题的后半部分,我们还没讲到,没看过书的各位可以先感受一下,这个思路。

热卷螺纹的价差扩大

问题明确化:

未来3个月,卷螺价差达到200100,及-50-100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一、问题分解:

a目前主要决定热卷、螺纹价差的因素有哪些?

b这些因素的现状如何?

c在未来3个月内,哪些因素不会有变化,或变化较小?

d未来3个月内,哪些因素会有变化?甚至是较大变化?

f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会是什么?现在看,这些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将如何发展,如何评估这种发展?

二、外部性问题:

1三历史上看看,卷螺差80%情况下处于的区间是多少?

2价差季节性问题,二者需求的季节性问题?

3其他有统计意义的数据是怎样的?

三、内部性问题

业内视角下的问题:诸如复产情况,供应偏向情况,轧线开工情况,建筑业和机械制造业需求预估等等。

四、多视角问题

1如果卷螺差缩小,甚至严重倒挂,可能是因为什么?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幅度会有多大?

2下游对价格怎么看?是否有影响力?

3其他交易对手会做何反应?

五、预测修正:

出现那些信息和迹象需要对预测做出修正?

需要对那些模糊证据进行求证?

推导:

1、初始锚定:根据外部性统计,卷螺差达到200、100的初始可能性锚定在        %

2、把握度调整:根据xx因素的变动的情况的推演,将达到200(100、-50。。。)价差可能性调整到       %,根据 yy因素的变动的情况的推演,进一步将可能性调整到       %(关注各个主要矛盾和变量,用每一个因素,逐步将把握度调整至最终概率)。

3、风险讨论:其他人的视角,以及与上一步相似的反向波动情况确认。

4、结论:未来3个月(对应盘面1个月)价差达到200的概率     %达到100的概率  达到300的概率      %达到-50-100的概率。

由此,当价差达到     x 入场       x  加仓        x 减仓     x  出场       x等待       x  止损,仓位

预测跟踪:

风险时间及处理:

需关注的事件及变化为:  

如发生做出的预测及交易调整为:    

需用数据证实的假设为:   

这种预测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给我们分寸感,以前一味的截断亏损,让盈利奔跑确实让我少赚了不少钱。

这篇先到这吧,文章太长,阅读体验差,发文频率也太低。好吧,真相是我没写完。剩余部分,敬请期待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