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测的科学(一) | 市场到底能不能预测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05-31

上次跟大家提了一本书---《超预测》,副标题叫:预见未来的艺术与科学。今天结合这本书,和各位聊聊,如何提升科学预测的能力。

《超预测》的作者是菲利普·泰洛克,研究预测的专家。你可能没听过他,但投资圈里面的一个著名的笑话你一定听过:

'专家预测的平均水平,大致和投掷飞镖的黑猩猩相当。'

这个广为流传的“笑话”就来自于泰罗克的真实统计和研究。很多人就是基于类似这样的原因,认为市场不可预测,所有专家都是“砖家”。

但请注意,专家预测的平均水平,并不等于所有专家的水平。有个关于平均数的笑话是这样的:

“把你的头放在零下50度的冰箱里,同时把你的脚放在100度的火炉里,平均说来,你的温度是25度,非常舒服。”

细想一下很明显,其中的一部分专家的预测水平,是远高于平均水平的。

真实情况是,媒体为了更吸引眼球,选择这样一个角度,当然这也迎合了很多有偏见的人的想法,这些促成了这个曲解结论的广泛传播。泰洛克研究的本来就是衡量预测水平的标准、人们包括专家的真实预测水平、那些因素让预测高手的预测更准确,形成高水平预测的方法论等等预测方面的问题。

泰洛克的20多年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美情报高级研究计划局组织了一个预测比赛,比赛持续4年,预测了共500余个,时间跨度为1-12个月的事件。事件包括比如未来半年原油到100美元的可能性,未来一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能性,xx能否当选某国总统之类的问题。泰洛克的路人组大优势击败其他四组专家组(包括类似一流国防分析师之类),成为该组织精准预测研究项目的唯一合作方。

这本书就是他这一路的研究发现和一些精准预测方法论。我把其中的一些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内容,与各位解读分享。

我们要分享的第一个内容,是我们人类思维方式上的一个漏洞,这个漏洞让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犯错。无法做出有质量的思考和预测。

一、直觉思维

1 系统一和系统二

先从一个著名的问题开始:

“球拍和球共计1.10美元,球拍比球贵1美元,球的价格是多少。”

不管你有多聪明,人类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需要先识别和否定,反应迅速的直觉思维。否则,在你意识到之前,你会迅速的给出了错误答案10美分。整个过程由系统一,在零点几秒内干净利落的完成。


人类的思维系统分两种:

系统一:特征是快速反应,靠直觉和熟悉度得出结论,但对判断所依据的证据质量不敏感。负责绝大部分日常分析决策。

系统二:负责审视、理性分析,募集注意力等,但比较懒,除非系统一解决不了,或有明显错误,否则不启动,或支持系统一。

因为思维系统的这种特性,我们天生倾向去抓住第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然后愉快的搜集支持这个解释的证据,并不验证他的可靠性。我们很少去寻找证据来削弱我们第一个解释的可信度。

通常,我们意识到自己错了之前,就已经得出结论。而如果已经意识到已经错了,或者在遇到问题时明显不对,不熟悉,有难度,系统二才会启动。你会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答案0.5美分。

系统一和系统二的具体论述,可以去看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

2偷换问题

因为系统一和系统二的以上特点,当我们在面对难题时,大脑经常偷偷默默的干一件事,就是用容易的问题,替代难问题。比如,“我应该担心茂密草丛中的黑影吗?”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需要很多其他的证据,而且有风险。于是我们替换成更简单的问题:“我可以毫不费力的回忆起狮子从这种情景下袭击人的情形吗?”如果回答“是”,那么第一个问题也“是”。这种思维方式这源于我们长期的进化过程。

这种思维方式的例子比比皆是,既然今天写预测,我们就聊聊这个:

市场可不可以预测?

听到这个问题,多数人可以非常快的回答“可以”,或者“不可以”。而且通常是先有答案,后找原因。它通常是被替换成了:我过去听说的知识,说的是能预测还是不能?我能容易的想起别人预测错误的情形吗?有人因为预测亏过钱吗?我能容易的想起自己或别人预测对的情形吗?

当我们得到“答案”,之后便不用再思考。我们开始站队----市场是可以或不可以预测的;和找“证据”---因为xxxx(上面替换问题的似是而非的答案)。

市场可不可以预测,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并不是一句话,一下子就回答得了的问题。它并不是二元对立问题。就好像黑白照片,能称得上纯黑和纯白的部分,其实非常少,多数是处在黑白之间的,不同程度的灰色。思维的懒惰、不费力答案的诱惑,让我们总是倾向非黑即白。

市场能不能你预测,本来就是在尝试寻找预测方法后,才问出的问题。在我们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懒惰和懈怠,这诱惑我们陷入能或不能预测的二元对立。

我们可以知道市场不可能一直涨不停,所以它至少不是完全不能预测的;但我们同样知道,没法知道每一个波动,因此它也不可能是完全能预测的。所以,“市场能不能预测”这个问题,是一次狡猾的问题偷换。

真正的问题难道不该是:市场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吗?

但回答这种问题太它他妈费事了,我要什么时候才有结果和答案?更可恨的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后,就又产生了一连串问题:

“哪些可以预测,那些你预测不了,那些可以部分预测?”,“这几种情况怎么处理?”“关注那些因素能帮我们提高预测准确程度?”,“出现什么情况,我该修正我的预测?”

有了答案之后,还是只是作为暂时的,你还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你的水平,不断调整这个答案。

也许,在我们意识到之前,大脑已经说:“去他大爷的”,不如直接回答“可以预测”,然后找个“预测大师”, 跟着消息做。或是穷尽方式找到预测一切的圣杯;或者回答“不可以预测”,我就跟随行情,一根k线或者靠历史统计或资金管理之类的走天下。

可预测派和不可预测派,只是预测的方式不同。

可预测派关注的是事件的内部性,这个具体预测事项的具体的特殊性。而不可预测派关注的外部性,这个预测事项的普遍性(内部性和外部性,我们下次再详细讲)。以天气预报为例,可预测派倾向于用卫星云图来计算未来一段的天气,而不可预测派用历史统计,比如过去n年一月的天气情况与预测进今年1月的情况。两者用起来都会比瞎猜好很多,但是忽略其中的一个,常常会让你错的离谱,错的低级或错的频繁,而且没必要。

所有的散户思维,归根结底就只有两个字,就是“懒惰”。思维上的懒惰。大众喜欢简单明了的答案,而讨厌复杂的所谓的和稀泥答案。但简单答案,只适合对应简单问题。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往往只是大脑选择的骗局(市场上的消息和信号,很少能直线处理,不经处理就直接转化为你下单就能盈利的走势,这个我们以后再说。)很显然,思考复杂问题过程很费事,但导向了正确但复杂的答案,进而可能带来正确的行动。

今天先对《超预测》这本书的背景做一个大概的了解,另外先对预测的正一下名,不然后面的没法展开。下两篇我们继续探讨:“连续做出靠谱预测的步骤”和“如何提升预测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