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你们,美丽的人啊,永不变心。” ——萨福残诗 下面这幅庞贝壁画中的人物,是目前常见的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形象。她戴着黄金头饰与耳饰,衣着华贵,一手执笔、一手持书,似在深思。萨福被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称为“第十位缪斯”,缪斯是古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通过这个称号可见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西方文学史上,萨福的抒情诗享有盛名。据说萨福共有九卷诗集,但流传下来的极少,多数在中世纪时被基督教会焚毁。 《萨福》,壁画,庞贝出土 萨福出生于公元前612-630年之间,约卒于公元前570年。她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少女时代,她因家族卷入政治案件,而被放逐西西里岛。在流放之地,萨福与一位富裕的男子结婚,生有一个女儿。 不久她的丈夫早逝,在孤独中,萨福开始了诗歌创作,她的诗名从西西里传扬开来,伴随她结束流亡回到故乡。在萨福去世的两百多年后,出现了有关她的死亡的传说:萨福爱上了一位年轻英俊,却又风流无情的渔夫法翁,她耽溺于对法翁的思恋,最终因她的爱得不到对方回报而绝望地跳下海边悬崖。 雅克·路易·大卫《萨福与法翁》 如田晓菲所说,”‘萨福’是一个早就不再属于萨福的名字和符号。‘萨福’和萨福的诗,没有什么关系。”如今在文本中所见的萨福,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种意象,唯美率真、飘逸多情。她抱着竖琴,在西西里岛金色的阳光下吟唱。她是诗歌的女神。 塔德玛《萨福与阿乐凯奥斯》 在英国诗人拜伦的长诗《唐璜》第三章《哀希腊》的第一节,就提到了萨福: 希腊群岛呵,美丽的希腊群岛! 火热的萨弗在这里唱过恋歌; 在这里,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并兴, 狄洛斯崛起,阿波罗跃出海面! 永恒的夏天还把海岛镀成金, 可是除了太阳,一切已经消沉。 早在民国初年,周作人就已开始了对萨福诗的译介。在其编译的《希腊女诗人萨波》一书的《序言》中,他写道:“介绍希腊女诗人萨波到中国来的心愿,我是怀的很久了。”其后,诗人邵洵美、徐志摩、朱湘也翻译过萨福的诗。 1949年后,国内出现了萨福诗集较完整的中译本,其中以水建馥的《古希腊抒情诗选》、罗洛的《萨福抒情诗集》与田晓菲的《“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较为著名。萨福诗的流传,也对当代新诗人产生了一定影响。 《“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 著名的当代青年诗人海子,曾写有《给萨福》: 美丽如同花园的女诗人们 互相热爱 坐在谷仓中 用一只嘴唇摘取另一只嘴唇 我听见青年中时时传言道: 萨福 一只失群的 钥匙下的绿鹦 一样的名字。盖住 我的杯子 托斯卡尔的美丽的女儿 草药和黎明的女儿 执杯者的女儿 你野花 的名字。 就象蓝色冰块上 淡蓝色水清的溢出 萨福萨福 红色的云缠在头上 嘴唇染红了每一卡飞过的鸟儿 你散着身体香味的 鞋带被风吹断 在泥土里 萨福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吟游诗人的时代,那时的歌诗依靠口头记诵而流传下来。我们所见的萨福遗诗,可能未必是萨福本人所作。这些穿越了时光的残碎诗篇,被安放在了萨福名下,正如“‘史诗’归于荷马,‘寓言’归于伊索”。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带来的美的感受,这些古早的文字,散发着鲜活甜美的气息,它们是盈盈的月华,是泠泠的清泉,是枝头盛放的蔷薇。
萨福诗三首(罗洛译): 在春天的薄暮 在满月的盈盈的光辉下 女孩子们聚集在一起 好像环绕着祭坛 而她们的脚移动了 有节奏地,好象从前 克利特岛的姑娘们 用温柔的脚步 在开花的柔滑的草地上 围绕着爱的祭坛 跳起环舞 你知道那地方,那么 离开克里特岛到我们这儿来吧 等在那儿,那丛林最是 令人喜悦,对于你 那地方是神圣的,芳香的 烟雾在祭坛上,寒冷的 溪流潺潺地穿过 苹果枝头,一簇年轻的 蔷薇丛把荫影投在地上 颤动着的叶片,没入 深沉的睡眠;在草地上 群马在春天的花朵中间 泛着光泽,生长健壮 莳萝使空气芬芳。女王!塞浦里安! 把爱掺和到清冽的甘露里 用它斟满我们的金杯吧! 参考资料: 刘群:《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在中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田晓菲:《碎瓷:神话萨福》 宁静:《第十缪斯——萨福》 罗洛:《萨福抒情诗集》 编辑:胡田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