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任何事情做得再隐秘,也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秦可卿和贾珍之间扒灰的丑闻,最终被老仆人焦大的一句醉骂曝了光。从此,秦可卿这个在贾母眼里重生媳妇第一得意之人的美好形象轰然倒塌了。最终,她一死了之。 秦可卿和贾珍的事情究竟是怎么暴露的呢?在众多的解谜和推测中,曹雪芹著书的点评者脂砚斋留下诸多线索,其中最有说服力是这样一段脂批: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其中天香楼、遗簪和更衣等脂批,表明这件事情其实是有贾珍和秦可卿两人自己暴露的。但具体情节被曹雪芹删除,所以只能通过一些蛛丝马迹来推测还原。 贾珍遗簪。很多人以为簪子只能戴在女人的头上,所以脂砚斋透露的遗簪之事情应该是秦可卿的。其实不然,它应该是贾珍的。 簪子最初是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史记》中有文记载:“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中国汉人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玉簪有男用和女用之分,一般的说男用发簪长一些,更注重实用性,簪头装饰纹样比较简洁,吉祥福寿的图案据多。红楼梦书中有一个细节曾经暗示过贾府里的男子是戴簪子的。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史湘云到了贾府之后,贾宝玉一大早就到她的房间,用她的洗脸水洗漱后,还求她给自己束了头发,惹恼了前来的袭人。回屋之后,两人闹起了别扭,直到第二天早上,袭人规劝贾宝玉后,宝玉为了表达自己痛改前非的决心,便向枕边拿起一根玉簪来,一跌两段,说道:“我再不听你说,就同这个一样。”袭人忙的拾了簪子,说道:“大清早起,这是何苦来!听不听什么要紧,也值得这种样子。”贾宝玉这里摔掉的玉簪其实是自己的,因为他要表决心,绝对不会用袭人的。这个细节充分说明,贾府里的男人们是用簪子的。 贾珍自然也不例外。他的簪子遗落在秦可卿身边,这是不正常的。 秦可卿更衣,一日换四五遍衣裳衣服后面有秘密。 红楼梦第十回,曹雪芹对秦可卿更衣之事有过专门透露。情况大致是这样的:秦可卿病了之后,尤氏非常关心,私下里督促贾珍请好医生为她治病,其中提到了秦可卿更衣之事,原文如下: 秦可卿为何一日要换四五遍衣服,表面上是为了见医生,其实不然,这几个医生天天在家,轮流给她看病,早就熟悉了,根本不需要带病频繁换衣服。她之所以这样做,应该是有所暗示,暗示自己喜欢换衣服。 为何要如此暗示?因为她掩盖自己和贾珍之间的丑事。 遗簪和更衣与天香楼有什么关系? 天香楼是一个戏台。它最早出现在贾敬过生日时,宁荣两府前来庆贺的人都在楼上看戏。但奇怪的是秦可卿死后,贾珍却摆在此处另设了一个祭坛,让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从脂砚斋留下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脂批看,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 秦可卿和贾珍两人在天香楼幽会,不料关心她的尤氏赶来。匆忙之际,溜走的贾珍遗落了自己头上的发簪,而秦可卿则被堵了个正着,只好言称自己在更衣。尤氏是个精明之人,见到自己丈夫的发簪,秦可卿的更衣,自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种丑事被尤氏知道后,贾珍可以无所谓,但是秦可卿却不行,因为她作为儿媳妇,是要受尤氏的管教的。无论这种丑事,秦可卿是否出于真心,但只要一败漏,她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贾珍和秦可卿之间的丑事之所以暴露,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一簪一衣所致。 一家之言,仅供闲看【文/小涵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