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医案」马瑞林医案六则(连载)

 杏林春暖6 2019-05-31

百名针灸名家医案选之马瑞林医案

(第三期)

百名针灸名家医案选马瑞林医案 来自培医教育 17:57

马瑞林,男,1922年生于辽宁省北镇县。幼年随王惠民学习中医,1941年悬壶故里,1952年在卫生部直属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学习,1953年在辽宁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马瑞林主张以整体观、辨证思想为基础、以经络脏腑及腧穴特性为辨证施治、循经取穴为准则,以治神守神,驭气调经,灵活运用传统针刺手法为施术要点。

医案选辑

例1 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王先生,男,61岁,干部。1987425日初诊。

主诉 双侧面瘫2周。

病史 2年前因事外出乘车,自觉面颊部受冷风吹袭,到家即觉右侧脸凉而发麻,晨起右眼闭合不方便,漱口时则口角流水,翌日左侧眼亦闭合不上,上医院治疗,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曾用大量维生素B族药和中药治疗无效。

检查 患者神情淡漠,面无表情,不会笑,面色黄,语言尚可,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应( ),双睑下垂,眼裂0.3~0.4cm,额纹消失,不能皱眉,不会鼓腮,不能吹气,鼻唇沟浅平,上唇下垂,两口角低下,舌质紫红,苔薄白,脉缓。

诊断 面瘫(周围性而神经麻痹),风寒侵袭型。

治疗 益气和营,通经活络。

取穴 印堂、攒竹、风池、地仓、颊车车、合谷、足三里、气海。

操作 每日1次,7次为1疗程。针治13次完全恢复正常而痊愈。

按语 《金匮要略》曰:“·····脉络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仅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邪之所凄,其气必虚。患者为风寒侵袭,邪郁经络,经络痹阻,故口眼㖞斜。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今两侧皆病,乃左右皆虚,手足阳明二经同病,令患者双侧皆瘫,左右皆病,风邪凑之故两侧皆病。手足三阳经上循头面,而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故取足三里、合谷、气海以益气和营,用攒竹、印堂、地仓、颊车、风池以通经活络兼活血以驱风,为标本兼治之法。

例2 暴盲(癔病性失明)

李女士,女,35岁,职工,1987615日初诊。

主诉 双目失明23天。

病史 患者23天前因家务事夫妻有些意见,心情郁闷而就寝,早上起床双目即不见物,眼前一片漆黑,至某大医院治疗,检查无阳性所见,用营养神经等药医治,住院2周无效。

检查 患者精神苦闷,语言清晰,面色暗黄,舌质紫红,苔黄,脉弦略数。双眼不辨光亮,不辨指数,上下肢活动一如常人。眼科检查眼底正常。

诊断 暴盲(瘾病性失明),肝阳上亢型。

治疗 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取穴 睛明、光明、太冲、三阴交。

操作 针用泻法,留针30分钟。治疗1次目辨光亮,针治2次可辨清指数,第3次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而痊愈。

按语 暴盲,是指患眼外观正常,无翳障气色,突然失明之证。如《审视瑶函》说:“此症谓曰平素别无他症,外不坏于轮廓,内不损乎瞳神,忽然盲而不见也”。目为肝窍,患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血不能上营于目,目失所养故盲。睛明、光明为治眼病之要穴,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光明又为足少阳经络穴,配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共奏平肝明目之效,取三阴交旨在滋养阴精,柔肝明目。

3肠癖(溃疡性结肠炎) 

刘女士,26岁,化验员。1987719日初诊。

主诉 右侧下腹痛,有时大便带有脓血已3年。

病史 3年来时常腹痛,以夏秋较重,大便中时有脓血,于某医院住院治疗,镜检乙状结肠,有25cm长一段肠粘膜糜烂,有部分息肉,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欲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坚决不同意而采用保守疗法,病情好转而出院,3年间反复住院3次,但病始终未愈。

检查 患者神志清楚,面色黄,体瘦弱,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扪诊 腹平软,右下腹有压痛。

诊断 肠癖(溃疡性结肠炎),脾失健运型。

治疗 健脾利湿,散寒止痛。

取穴 天枢、大横、足三里、神阙。

操作 神阙用灸法,艾卷灸每次7~10分钟,以患者自觉腹内有温暖感为度。天枢、大横、足三里采用毫针刺之,每日1次,7次后停针3天,针灸21次后,腹痛消失,大便正常,告之痊愈。2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肠癖范畴,病在下焦,寒湿滞于大肠,发为该病。证系脾不健运,水湿内停,中焦受阻,湿从寒化,寒湿内蕴于大肠,气机受阻,气血与肠中污秽之物相搏,脾胃虚衰,统摄无权,故腹痛、时而便血。取天枢、大横以健脾益气,厚肠止泻;足三里以调运升降,理胃补肠,使肠厚以防与浊秽之气相搏,止泻而摄血,灸神阙以温经散寒止痛,诸穴合用,而奏佳效。

例4 腰痛(肾下垂)

王女士,22岁,护士。19871015日初诊。

主诉 腰痛,右侧疼较为明显,已3个多月。

病史 患者腰痛约3~4年,于护校读书时即有时腰痛,近时期工作在手术室,每日站立时间较长,则疼痛并有沉坠感,因此腰痛比以前加重。在医院检查尿常规正常,X光摄影,B超检查:肾脏下移3.5cm,诊为肾下垂、游走肾。用药治疗未见好转。

检查 患者面色白,体瘦弱,舌质红,苔白,脉沉细。扪诊:腹平软,肾区()有压痛,余未见异常。

诊断 腰痛(肾下垂),肾气虚型。

治疗 补肾温经,升举阳气。

取穴 肾俞、气海俞、三阴交、关元。

操作 关元穴用隔姜灸法,每次灸5壮,肾俞、气海俞、三阴交用毫针刺,补法,每针在得气基础上施行手法,留针20分钟。针灸2次后,腰疼明显减轻,针灸7次腰不痛,可连续工作4~5小时以上无不适感。B超检查右肾上移3cm,控愈。

按语 患者禀赋素虚,中气不足,加之每日工作站立时问较久,以致肾气更虚,固摄无力肾位下移,腰疫而痛。从症状与体征看,该例腰痛应属肾气不足型,故治以补肾温经之法。取肾俞 穴以补肾益精,强壮腰背,辅三阴交以健运聘肾之气,升阳举陷。取气海俞、关元以温阳益气,壮腰提肾。2穴合用,共达补肾温经,升补气陷之功。该病临床较为少见,其他治法收效甚微,且易复发。作者仅取四穴,治疗7次,使腰痛若失,肾位上移3cm,可见其手法、取穴之精功。

5 腰痛(腰椎骨质增生)

富先生,76岁,工程师。198883日初诊。

主诉 腰痛,右下肢麻木已4年。

病史 患者4年前发觉腰痛右腿麻木,活动稍多则疼痛加重,曾于国内名大医院诊治无明显效果。经X光摄影,腰345椎明显钙化,椎管略狭窄。检查患者精神正常,面色黄润,语言清晰,舌质红,苔薄白,脉沉弦。肌肉未见萎缩,上下肢活动功能正常。

诊断 腰痛(腰椎骨质增生),肾虚型。

治疗 滋阴补肾,通经活络。

取穴 肾俞、气海俞、环跳、阳陵泉、绝骨、三阴交。

操作 肾俞、志室针灸并用,余穴针刺用补法。

针灸治疗3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按语 腰椎骨质增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该病起病较缓慢,常因受凉,受湿或劳累而诱发。中医将其归之于腰痛范畴,其因责之于肾虚。如《诸病源候论》曰:“肾主腰脚,三阴三阳十二经,奇经八脉,有贯肾络于脊者……”。该患者年迈气血虚衰,肾阳不足,寒湿内侵,脉络受阻,故腰痛腰麻,针肾俞、气海俞滋阴而补肾,余穴通经活络,如此针灸同施,标本兼治。针刺对腰椎骨质增生本身,虽无作用,但对因增生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是肯定的,绝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以缓解症状,直至症状消失。

例6 中风(多发性脑梗塞)

张女士,50岁,工人。19891015日初诊。

主诉 右侧半身不遂2个半月。

病史 患者2个半月前,晨起突觉右侧半身不遂、头晕,语言不清,到某医院做检查CT为多发性脑梗塞[=sai1]。住院治疗2个月,病情较稳定,令出院治疗。

检查 患者神志清楚,语言蹇涩,舌质紫红,苔白腻,脉弦。右上肢肩关节能微动,肘关节和腕关节只可略活动,拇食无名指能微动,肱二、三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 ),巴氏征(±)。血压28/16千帕(212/119mmHg)

诊断 中风(多发性脑梗塞),肝阳上亢型。

治疗 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取穴 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太溪、太冲。

操作 左补右泻法。每日1次。第1次针后,上肢活动即明显好转,手指活动幅度见增大,下肢活动有力。连续针治3个疗程,血压为:21.3/12千帕(160/89mmHg),上下肢功能正常。

按语 针灸治疗中风历史悠久,只在《内经》、《甲乙经》等古典医籍中,便有详细记述,共后所代针灸著作无不论及。至清代在理论上已趋于完善,治疗经验更加丰富。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疗效又有提高,特别是对脑梗塞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以后,有效率可达90%以上。此患为脾尖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风阳挟痰火,痹阻经络,治以平肝潜阳,通经活络。针取太溪、太冲二穴以滋阴平肝而潜阳,用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以通经活络。作者在针刺时认真作到每针获得较理想针感,对各穴并注意针感的循经传导,则可收理想效果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