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极应对,不必谈“斑”色变

 萃萃婆婆 2019-05-31

随着居民对脑血管病预防重视度的提升,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在体检时候行颈部动脉彩超检查,但大部分人拿到报告,轻则“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重则“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管腔狭窄”。

虽然他们并没有脑梗死或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但是颈动脉“长了斑块”的检查报告还是让很多人谈“斑”色变,纷纷来门诊就医。为此,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危害及应对策略,正所谓了解疾病,才有机会战胜疾病。

端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无中生有”

在我们的颈部气管两侧,能摸到随心脏的搏动而跳动的两根动脉,它们大概小拇指粗细,是血液从心脏流向头脑部的主干河流之一,称为颈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窗口”,属于多病因疾病。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吸烟、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迄今国内外多数研究一致认为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始作俑者。这类胆固醇被氧化以后会损伤血管内皮,使内皮细胞变性、坏死并脱落,从而影响血管内皮的功能。血管内皮损伤以后,内皮下层组织暴露出来,血液中增高的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等脂质就会通过受损的内皮进入到血管壁,沉积于血管内皮下,使血管内皮增厚、变硬。

与此同时,在人体发挥止血功能的血小板也会迅速黏附、聚集于受损处,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这就像下水管中积存的油垢,时间久了会导致水管堵塞。它伴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通常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15岁左右)就开始隐隐发育,至40岁左右变得明显,而到60岁左右,查遍颈动脉没有发现一枚动脉硬化斑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多普勒超声有效评估手段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以很清晰地探测到颈动脉内血管壁厚度、斑块形成类型及部位、血流状况、管腔的狭窄程度等。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膜与中层厚度(简称为IMT)相加不超过0.9mm。如果颈动脉IMT>0.9mm,就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如果>1.3 mm时,就是颈动脉斑块形成了。

超声下斑块的不同回声信号,可部分协助判断斑块稳定与否,简而言之,动脉斑块分两种,一为稳定斑块(等回声、强回声),二为不稳定斑块(低回声、低至无回声)。前者斑块内所含脂质少、纤维帽相对偏厚,犹如皮厚馅少的“包子”。后者斑块较大,所含脂质多、纤维帽薄,犹如皮薄馅多的“饺子”,此类斑块较容易脱落,溃疡处形成血栓,脱落的斑块及血栓堵塞远端血管等。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指有明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一般狭窄<70%,没有颈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也没有缺血性卒中的病史,往往在健康检查时发现。但有部分颈动脉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由于侧枝循环的形成可能也没有症状,不包括在无症状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范畴之内。

无症状≠无危害

最新的中国慢性前瞻性研究显示,有1/3的中国成人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约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斑块引起。颈动脉硬化持续进展,也会导致颈动脉狭窄甚至闭塞。

当血管堵塞20-30%时患者往往没有症状,当血管堵塞50%时大部分人在大多数时间仍完全没有感觉,只有在特别激动或特别劳累等诱发因素下,才出现脑缺血症状,甚至直接诱发脑卒中。所以即使是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也必须积极地治疗。

如何应对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

中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中或多或少会出现“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字眼。如何看待这种检查结果?我们的建议是:不必谈“斑”变色,应科学对待。如果颈动脉彩超,仅发现内中膜增厚,或形成了斑块,但仅仅为Ⅰ级或Ⅱ级,动脉狭窄还没有超过50%,这时如果积极干预的话,斑块有可能逆转、甚至消退。科学地应对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体来讲,应做到如下几点:

(1)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戒烟、限酒。

(2)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3)定期进行颈动脉斑块筛查。美国心脏协会已建议在无症状的成人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4)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专科医师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考虑是否予选用他汀类药物。如果患者10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Framingham卒中风险量表)>6%,就可以考虑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当风险>10%提示患者是脑梗死高风险人群,建议启用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发生。

(5)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狭窄(50%~70%),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并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使LDL-C控制在<1.8mmol/L。

(6)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或斑块伴狭窄≥70%,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虽然不属于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概念范畴,治疗建议仍然是:无论血脂是否异常,建议在使用抗血小板及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前往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等专科谨慎评估颈动脉剥脱术(CEA)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


专家简介

蔡川,医学博士,201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师从于国内知名神经病学专家褚晓凡教授。深圳市宝安区高层次人才。曾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3篇。

擅长:脑血管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头痛/头晕,癫痫,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睡眠障碍等常见神经科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