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5】一首学成足以养家的中医歌诀——《玉龙歌》

 369蓝田书院 2019-05-31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这里偏正头风,即为今日所说的偏头痛。这里提出了“透刺”法治疗偏头痛,即丝竹空透率谷。

丝竹空是手少阳三焦经穴位,《甲乙经》言:“眩,头痛互引……刺丝竹空。”其下接足少阳经,为“足少阳脉气所发”,足少阳经“起于目锐毗,上抵头角”,走行于侧头部,主治偏头痛。率谷为足少阳胆经穴位,《类经图翼》言其主治脑病,两头角痛。《甲乙经》又言:醉酒风发,两角眩痛……率谷主之。《经穴解》曰:“前症(脑两角痛)乃少阳经头侧所过部分,此穴正在头侧,宜泻此穴,以去其风与火”。

丝竹空沿皮向后透率谷,沟通手、足少阳经,增强疏通局部经络,可改善局部头痛症状。临床运用时,由于丝竹空距离率谷距离较远,透至两穴难度较大,故临床上也常采用两穴互透的方法,即分别在丝竹空与率谷穴进针,针尖相对,或采用太阳透率谷治疗,操作较为简易,亦能取得较好疗效。本法对于少阳气机不畅导致的失眠、耳鸣问题也有较好疗效。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

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这里承接上句。风池、合谷的针刺,虽原文未明说透刺法,但是在《针灸大成》中杨继洲有注解:风池刺一寸半,透风府穴,此必横刺方透也,宜先补后泻,灸十一壮。合谷穴针至劳宫,灸二七壮。即采用风池透风府,合谷透劳宫的透刺法。

《经穴解》曰:“风之中人,多在身后,则头之上,头之后,皆其所也。然风每中于身之虚处,入督经之中行在头者有风府,亦督经之虚处也。胆经之风池,亦胆经之虚处也。”可见风池、风府皆为腠理不密、外邪易侵之处。

风池为足少阳经、阳维脉交会穴,针之可祛少阳痰瘀郁热;风府为督脉、阳维脉交会穴,主治头中百病,《行针指要歌》曰:或针风,先向风府、百会中。而巢元方针对头风头痛提出风痰之说,言:“痰水在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

由此可见,风邪易从此二穴侵入人体,如其人素有痰饮,则外风引动宿痰,风痰互结,导致痰阻经络,不通则痛。故治疗风痰互结之偏正头痛可选用风池透风府,“先补后泻”即是先补其正气,以防外邪入侵;再泻少阳痰瘀郁热,祛风逐痰一举两得。

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具有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善祛风散邪,且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阳明经上行头面,其经筋上额角,散络头部,合谷作为原穴有调整其脏腑经络虚实各证的功能。

另外,偏头痛的病因之一是精神紧张、忧虑思慕过度,且其多为持久发作,病人多伴有心情烦躁等精神症状,而心包代心受邪,故心包经穴位亦可主治神志精神方面疾病。

劳宫为心包经荥穴,为火经火穴,为心火的代表,《甲乙经》言:风热善怒,心中喜悲,思慕嘘唏,善笑不休,劳宫主之。”可见劳宫穴可泻心火而治疗精神疾患,故偏头痛时用合谷透劳宫治疗,既可疏风止痛,又可安神定志。另外,合谷穴治疗痛证亦应深刺。“合谷穴针至劳宫”也是说明针刺的深度,现临床也有以合谷透后溪治疗偏头痛的,即是“一针三穴”。

《玉龙歌》虽然有根据辨有痰无痰来选取不同穴位透刺,但现在实际临床中并不局限于此,两组穴位可配合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