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盲目节食,别瘦“坏”了身体

 369蓝田书院 2019-05-31

文/崔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减肥是夏季的热门话题,但有一部分青少年懒于运动,将减肥寄托于节食上,以饿出“骨感”为美。殊不知节食久了,瘦倒是瘦了,却瘦“坏”了身体,很可能诱发神经性厌食症。

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由于体内激素的影响,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变化,他们对自己的体型更为关注,也更为在意周围人的目光。

女孩子常出于对苗条身材的追求,就开始使用各种方法减肥,如节食、锻炼、催吐等,但易造成极度消瘦、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

神经性厌食症起初并非真的厌食

AN是一种进食障碍类的精神疾病,是因严格限制进食,使得体重下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严重的营养不良,常因恐惧发胖而拒绝正常进食,通过禁食、催吐、服用泻药、过度锻炼等方式追求体重的减轻。

AN的起初并非真正的厌食,而是源于对肥胖强烈的心理恐惧暗示,以及为了追求所谓的“骨感美”而否认饥饿感、以种种理由拒食。随后,逐步发展成对苗条身材的强迫性关注,开始严格限制热量摄入或者同时采取过度消耗热量的行为的一种疾病。

AN多表现为病态面容,出现头发稀少、脱发,皮肤干燥,指甲脆易折断,心率减慢,低血压,便秘,女孩停经或闭经等症状。因为蛋白质的摄入不足,也可出现全身水肿;进食减少,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AN还可能会诱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导致轻生行为。

追求“骨感美”是种认知障碍

“骨感美”是错误的审美观念,“瘦才健康”也是对人体的错误认知。AN患者把生理上对食物的正常需求视作肥胖的预兆,哪怕多吃一口饭,都觉得自己会胖上十斤。

对于他们而言,吃是一种痛苦,这种体重认知的错位容易导致偏激的体重控制行为,表现为活动量过大和不知疲倦的运动。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其心志未完全成熟,错误的认知观念让他们觉得以挨饿来追求体型的完美是一种可以证明自己长大成熟、有独立思想、摆脱父母控制的方式。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学习上的压力、学校内的人际关系变化等均可使青少年发生情绪障碍,表现为对食物的淡漠甚至拒食。AN患者也有“多追求完美,盲目从众心理,多内向自卑,有自我强迫症”的人格特点。

是胖是瘦?BMI说了算

胖瘦不能用简单的称体重的方法来判断,是否超重或者肥胖可以用体质指数(BMI指数)来衡量,才更准确、客观。

BMI指数在18.5~23.9范围内的即为正常体重。青春期女孩的体脂率一般比男孩高,所以在BMI指数正常时,从肉眼观察,体型会比较丰满。这种情况也并非是疾病意义上的肥胖,只要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就可以降低体脂率,达到肢体塑形的目的。

青春期的AN重在预防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做到未病先防,如果出现盲目节食、绝食,一定及时干预治疗,避免出现AN,影响身体健康。

家庭干预: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家长要及时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避免单一的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日常生活中,注意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发现孩子突然出现食量减少,过分克制食欲,要及时寻找原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干预。若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骨感美”,则应该及时与孩子沟通,逐渐让孩子认识到盲目节食对身体的危害。

若是情志因素导致,如家庭突变、抑郁等情绪障碍,则应该与孩子加强交流,及时疏导,必要时寻求心理医师帮助。家长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表现出焦虑、急躁、暴怒的情绪反应,更不要强迫孩子进食,吃饭的时候切忌批评、责骂,这样只会更为影响孩子的情绪,使孩子主观上厌恶进食,回避与家长一起进餐。

家长可陪同孩子一起运动,制订健康的食谱,监测体重、BMI指数的变化,对于孩子进食行为及体重的改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尊重青少年的选择,不仅表现在对吃饭的选择上,在其他方面同样也要给予必要的尊重,避免家长制作风,给孩子营造宽松的家庭气氛。

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因惧怕肥胖而节食的青少年,一方面应及时告知不当节食、厌食带来的严重后果,纠正其对食物的片面或歪曲的认识,改变其对自身体形、对健康概念的错误认识,转变观念上、思想上的错误认知,纠正节食行为,树立正确的认知观,从“不想吃、不能吃”转变为“我想吃、我要吃”,达到治疗目的。

另一方面,通过听音乐、外出旅行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优缺点,采取适合适度的锻炼方式。若发现少男少女性格缺陷,应及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他们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营养干预:如果孩子出现了神经性厌食,可在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制订合理、均衡的营养方案,循序渐进的诱导进食。中医认为“胃以喜食为补”,纠正厌食要先从青少年相对喜爱的食物着手,多做喜欢吃的食物,使菜色的配制丰富多彩,多种多样,使食物美观、味道可口,刺激孩子的胃液分泌,改善、促进食欲。

药物治疗:如AN症状严重,行为纠正解决不了问题时,可带领孩子就医。遵循医嘱给孩子使用药物治疗。西药氟西汀等对AN有一定疗效,通过抑制患者的厌食冲动来发挥作用。如合并抑郁、焦虑、强迫等精神疾患的,必要时会选择使用抗精神类药物。

  编辑:贾荣曼 

  审核:马骏  监制:柴玉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9年5月刊(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