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镜下经微侵袭翼点入路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ssiver 2019-05-31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西部医院神经外科和中国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Juha Hernesniemi国际神经外科中心的Hugo Andrade-Barazarte等在尸头上研究在单一内镜下以翼点为中心经颅骨单孔或双孔切口的前外侧颅底入路,磨除硬膜外前床突,到达海绵窦和视神经管,暴露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分支血管以及硬膜内视神经的技术细节,并总结临床应用经验;论文发表于2019年2月《Journal of 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Andrade-Barazarte H, et al. J Neurosurg. 2019 Feb 22:1-11. doi: 10.3171/2018.10.JNS171898.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眶上、眶上外侧和微创翼点入路是翼点开颅术的微侵袭手术类型。在外置照明和显微镜下,应用显微操作技术,可通过微创翼点入路处理前外侧颅底和wills环区域的病变。手术时,借助单一内镜可观察到显微镜视野之外的结构,具有独特的优势。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西部医院神经外科和中国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Juha Hernesniemi国际神经外科中心的Hugo Andrade-Barazarte等在尸头上研究在单一内镜下以翼点为中心经颅骨单孔或双孔切口的前外侧颅底入路,磨除硬膜外前床突,到达海绵窦和视神经管,暴露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和分支血管以及硬膜内视神经的技术细节,并总结临床应用经验;论文发表于2019年2月《Journal of Neurosurgery》在线。

研究方法


将尸头固定,取仰卧位,向对侧旋转15–20°,并略微向外侧倾斜。以蝶骨翼的外侧投影为中心,于发际线后方和眉弓上方作皮肤切口(图1)。在此处钻孔,形成1.5cm×1.5cm至2cm×3cm大小的小骨窗。如蝶骨翼较厚,可直接用金刚钻扩大钻孔。由一名外科医生手持内镜,另一名医生在内镜下用双手操作(图2)。

图1. A.两处皮肤切口;B.切开翼点处皮肤切口;C.切开眶外上切口;D.牵开皮瓣;E.颅骨钻两孔和置入内镜。

图2. A.左侧翼点钻孔后内镜图(F=额骨、SW=蝶骨翼、T=颞骨);B.蝶骨翼和眶侧壁钻孔后左侧经翼点入路的内镜图(F=额部硬脑膜、MOB=眶周硬脑膜带、O=眶部、SOF=眶上裂、T=颞部硬脑膜)。

暴露硬膜外额部及颞窝是手术的关键步骤,分离硬脑膜与额骨,暴露眶顶至前床突基底部和视神经管顶部。用金刚钻将眶顶和蝶骨翼打磨变薄,直至充分暴露眶周、眶上裂和眶脑膜带(图3)。电凝并切断眶脑膜带,从海绵窦侧壁剥离颞叶固有硬膜,透过海绵窦夹层的半透明内膜可辨别三叉神经的第一和第二支。磨除视神经管顶壁及前床突,可暴露海绵窦前壁。至此,颈内动脉床突段、同侧视神经、动眼神经均得到良好显露(图4)。

图3. A.颞部硬脑膜剥离后颅中窝的内镜图(FO=卵圆孔);B.磨除左侧眶上壁后的内镜图;C.左侧眶上裂内镜图;D.经硬膜外暴露左侧海绵窦外侧壁后的内镜图(CS=海绵窦);E.将颞部硬脑膜剥离后的海绵窦侧壁示意图。

图4. A、B.硬膜下ICA的内镜图(ICAperf=ICA穿支);C.MCA动脉瘤夹闭示意图。

作者采用单一内镜下经翼点钻孔入路(purely endoscopic transpterional port approach,ETPA)共夹闭13例未破裂动脉瘤,其中1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和1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此外,作者应用ETPA完成2例蝶骨翼或前床突脑膜瘤切除,以及2例海绵窦脓肿活检。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ETPA提供翼点入路微侵袭途径到达海绵窦、颅前窝和颅中窝,避免广泛的骨质磨除;适用于治疗位置偏外侧而经鼻内镜入路无法到达的颅底病变。临床实践表明,ETPA可用于沿ICA-MCA轴分布的前循环动脉瘤夹闭,前颅底外侧蝶骨翼或床突旁脑膜瘤的切除。

组稿

王勇杰 主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二医院

编译

王承斌 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审校

王勇杰 主治医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二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