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头晕傻傻分不清?听听专家共识怎么说!| CNA 2019

 jinx66 2019-06-01

患者可以晕,医生不能晕!


头晕不仅是神经科医师最常接触的临床症状,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生理、病理情况,比如:“蹲下起来就头晕”,几乎每个人都遇见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种头晕,晕着晕着成了头痛,还具有家族性的特征呢?

你别说,还真有这种病,它的名字叫做: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

01
为什么要了解VM?

VM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恶心、呕吐和/或头痛为症候的一种疾病。而值得注意的是,VM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误诊率高达80%!患者常就诊于神经科、急诊、耳鼻咽喉科,易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等。

因此作为神经科医师,必须了解这种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从而更好地识别这些病人,避免患者病情贻误。而这也是神经内科专家们所关心的问题,由赵性泉教授牵头拟定的《前庭性偏头痛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19)》(以下简称共识)成为了诊断、鉴别以及治疗这种特殊类型头痛的指导。

共识发布在2019年第二期中华内科杂志上

时值初夏,第12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大会在江城武汉顺利举行,在大会举办的《眩晕论坛》上,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6医学中心的戚晓昆教授作为共识的通信作者,用风趣的语言、经典的病例,为在场的听众解读了共识的内容,明确了共识的意义。

02
共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共识的发表,为国内前庭性偏头痛的诊疗提供了更加全面和规范的指导,下面摘录共识内容要点,与各位神经科医师以及相关学科医师共享。

01

VM怎么发生的?

共识要点1:

VM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伴或不伴头痛症候的一种可以诊断的独立疾病体。

VM的概念是1917年由Boenheim首次提出,但当时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一直到1984年,VM才得到首次描述,而直到2018年,VM才被认可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图1)。在VM的诊疗方面,中国神经内科专家与时俱进,在疾病确立的第二年,就发表了中国人自己的专家共识,可以说是走在世界前列。

图1

那么VM的病理机制是怎样的呢?

VM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有以下几种主要假说:

皮质扩布抑制、神经递质异常、三叉神经或血管功能异常、离子通道缺陷、中枢信号整合异常及遗传基因异常等。

现尚无任何一种假说可完全解释VM的临床症候。有些假说可部分解释VM发作时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所以,VM的发病机制可以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值得神经内科医师继续探索。


02

VM的临床表现

共识要点2:

VM是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中年女性更多见。随着对VM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在眩晕相关疾病中VM识别率会大大增加。


VM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 反复、自发眩晕/头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

  • 畏声/畏光/喜静/烦躁

  • 可有视觉先兆,视物模糊、偏盲

  • 半分版友头部运动不耐受

  • 少数发作时伴有短暂听力下降

  • 反复发作易伴发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

正是由于这些易混淆的临床症状,使得VM患者往往在其它学科久治不愈。

图源:戚晓昆教授演讲PPT

03

VM的检查与诊疗思路

共识要点3:

对于门诊、急诊以头晕/眩晕症候为主诉的中老年患者,也应特别注意患者既往偏头痛发作或头痛史的询问。特别强调对患者有/无家族性偏头痛史和VM史的询问。

图3:VM的诊断与鉴别思路


04

VM患者如何治疗?

共识要点4:

对VM急性期以对症治疗为主,发作频繁且临床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患者,在发作间期可参照偏头痛预防治疗原则。同时需重视该病所致的精神心理障碍,必要时进行相关问卷评估。

共识中主要将VM的治疗分为3大模块:

1.发作期治疗:

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针对眩晕、呕吐等前庭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选用曲坦类药物和前庭抑制剂,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前庭抑制剂如异丙嗪、茶苯海明等均具有改善患者急性期的眩晕、呕吐等不适的作用。

2.发作间期治疗:

发作间期用药可参照偏头痛治疗原则,依据患者头痛、眩晕/头晕等临床症候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综合考虑预防性药物治疗。可供选择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癫痫药,对症治疗药物如天麻素等。

由于部分VM患者反复发作、疗效不佳、症候慢性持续迁延而致焦虑或抑郁障碍,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可转为功能性(躯体化)头晕,必要时进行焦虑抑郁躁狂量表评估,可酌情考虑使用改善情感障碍药物。

3.中医治疗:

VM从症状学角度属中医“风眩”“眩晕”“头风”“偏头痛”范畴,治疗多遵循辨证论治、急则治标缓而治本的原则。

03
总结

眩晕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症候之一,一项容纳23,915位受试者的德国大样本研究数据显示,在以头晕位主诉的患者中,VM诊断占比11.8%,位列第4(图4)。而我国的研究也显示:伴有头颅MRI影像学改变的VM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

图4

VM的误诊、漏诊现状依然严峻,需要所有神经内科医师,尤其是眩晕专科医师与多学科开展合作,协同努力,以求改善!

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讲者:解放军总医院第6医学中心 戚晓昆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