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李泳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刷屏,大家是谈癌色变。心理界朋友为李子勋老师的因病离世深感惋惜。身边的朋友,身体一直棒棒的老公,因心梗突然离去,而深感生命的无常。对于死亡,更是恐惧。 想起2013年,我曾经阅读过《相约星期二》,作者是一位叫莫里· 施瓦茨的老人,社会学教授,患了绝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受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米奇·阿尔博姆偶尔看到。这位学生是作家、记者,便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的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则是葬礼。 记得当时,读完此书很震撼,真是一门深刻的人生课。在我这个年龄也接受和面对过亲人的离去,当亲人将要离你而去的那一刻,更多的是悲痛和以泪洗面。“其实,老人与死亡近距离对峙的时候很可能会有超常的思维迸发,这种迸发集中了他一生的热量又提纯为青蓝色的烟霞,飘忽如缕、断断续续,却极其珍贵,人们只在挽救着衰弱的肢体而不知道还有更重要的挽救。多少父母临终前对子女的最大抱怨,也许正是在一片哭声、喊声中没有留出一点安静让他们把那些并不具体的人生话语说完。” 下面是老人莫里在每一堂课中对我有深刻影响的话语,摘录如下。也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知生与死。正如老人说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么去活。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 是啊,我现在必须与众不同地去看待人生。要能面对它。我不能去购物,不能料理银行的帐户,不能倒垃圾。但我仍可以坐在这儿注视那些我认为是人生重大的事情。我有时间——也有理由——去那么做。 ……正因为我在遭受痛苦,我就更容易想到那些比我还要痛苦的人。那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见波斯尼亚那儿的人在大街上奔逃,被枪打死,都是些无辜的受害者……我不禁哭了。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就像感受自己的一样。我并不认识他们当中的任何人,可是——该怎么说呢?——我非常……同情他们。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去接受爱。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不够坚强了。但有一位叫莱文的智者却不这么看。他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只有当你觉得它可怕时,它才可怕,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地萎谢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 ……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你去思考这类问题,所以你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去想它。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些很自私的事情:事业,家庭,赚钱,偿还抵押贷款,买新车,修取暖器——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因此,我们不习惯退后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就这些?这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但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像佛教徒那样。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中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 你为此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你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尽管我说不上来“精神产物”到底为何物,但我知道我们在有些方面确实是有缺陷的。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相爱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我每天都从窗口看外面的世界。我注意到了树上的变化,风的大小。我似乎能看见时间在窗台上流逝。这是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 我觉得,鉴于我们在这几个星期里所谈的内容,家庭问题变得尤为重要了。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假设我离了婚,或一个人生活,或没有孩子。这疾病——我所经受的这种疾病——就会更加难以忍受。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当然,会有人来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的。这跟有一个始终关心着你、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怕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 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现在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了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这就像重新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 ……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听着,你应该懂得一个哲理。所有年轻人都应该懂得这个哲理。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 ……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 拥有得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你知道我对此是怎么解释的?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我能告诉你,当我坐在这儿等待死亡时,当你最需要这份温情时,金钱或权力都无法给予你这份感情,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势。 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 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米奇,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我就要死了,是吗?……那我为什么还要去关心别人的问题?难道我自己没在受罪?……我当然在受罪。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种感觉。只有当我奉献了时间,当我使那些悲伤的人重新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样的健康。 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 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 昨天有人向我提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我是不是担心死后会被遗忘? 我想我不会。有那么多人亲近无比地介入了我的生活。爱是永存的感情,即使你离开了人世,你也活在人们的心里。 我决定了我的碑文怎么写,……我想这么写:一个终生的教师。 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 咳,我为你们这代人感到遗憾,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的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可是现在这些可怜的年轻人,要么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真诚的恋爱关系,要么轻率地走进婚姻的殿堂,然后六个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来。他们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他们连自己也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他们要嫁娶的人呢? 这很令人悲哀,因为一个爱人对你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你会意识到这一点,尤其当你处于我的境地时。朋友对你也很重要,但当你咳得无法入睡,得有人整夜坐着陪伴你、安慰你、帮助你时,朋友就无能为力了。 不过,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而这一价值观是里最重要的,米奇。你们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 我个人认为,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没去尝试,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 相爱,或者死亡。 第十一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不管你生活在哪儿,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 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 在生命的起点,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需要别人活着,对不对?在生命的终点,当你像我现在这样时,你也需要别人活着,是吗?可还有个秘密: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 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第十二个星期二——谈论原谅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 是的,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尤其是处在我这个阶段。 我一直希望自己工作得更出色些,希望能多写几本书。我常常为此而自责。现在我发现这毫无帮助。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围的人和解。 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 我们很害怕看见死亡,……它不会传染,这你知道。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米奇,那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感觉。一种既无奈又平静的感觉。我想到了上个星期做过的一个梦:我走过一座桥,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已准备好去任何一个地方。 这就是我们都在寻求的:平静地面对死亡。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这样去面对死亡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应付最困难的事情了。 什么是最困难的?米奇问。 与生活讲和。 死是很自然的,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我们并不高于自然。有生就有死。 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地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么做?米奇问。 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就这些。 第十四个星期二——道别 我已经选好了墓地。 离这儿不远。在山坡上,傍着一棵树,可以俯视到一个水池。非常宁静。一个思考的好地方。 我准备在那儿死去。 你会去看我吗? 来和我说说话。安排在星期二。你总是星期二来。 知道吗?我死了以后,你说,我听。 学生米奇在此书的结尾这样写道: “你一生中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会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发亮。如果你幸运地找到了一条通向他们的途径,那么你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了方向。有时这条途径只在你的脑子里;有时这条途径就在他们的病榻边。” “我的老教授一生中的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上一次,授课的地点在他家里,就在书房的窗前,他在那儿可以看到淡红色树叶从一棵小木槿上掉落下来。课在每个星期二上。课堂上不需要书本。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是用他的亲身经历来教授的。” “这门课仍在继续。” 是的,这样的人生课在哪儿能学到呢?在莫里——“一个终身的教师”这里能学到。这真是一门人生必修课。莫里的今世是一个终身的教师,他的来世也是最完美的,就如他的选择:“我的意识还活着……我成为宇宙的一部分。” 在南美的热带雨林中,有一个名叫迪萨那的部落,他们认为世界是个恒定的能量体,它在万物中流动。因此,一个生命的诞生就招致了另一个生命的终结,同样,第一个死亡也带来了另一个生命。世界的能量就这样保持着平衡。 在北美的北极地带有个部落,他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生灵都存在着灵魂。它是一种缩小了的依附在躯体内的原我——因此,鹿的体内还有一头小鹿,人的体内也有一个小人。当大的躯体死去时,小的原我依然活着。它会投胎到诞生在附近的某某生物里,或者去天空的暂憩处——伟大女神的肚子里,等待月亮把它送回地球。 有时候,他们说,月亮因忙于新的的降世,于是便从天空中消失了。所以有的夜晚没有月光。但最终,月亮是要回来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这就是他们的信仰。 |
|
来自: oooppp1969 >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