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四合院资料-廊心墙和廊门筒子5(第二十一期)

 顺益兴四合院bj 2019-06-01

5廊心墙和廊门筒子

廊心墙是建筑物外廊两侧的窄墙,位于山面的檐柱和金柱之间,宽度为檐、金柱之间的净宽度外加两侧包金尺寸,高度自廊内陆面至穿插枋下皮。廊心墙立面高度分为两段,下段为下碱,占全高的1/3或1/3弱,上段为上身,占全高的2/3或2/3强。

下碱儆法简单,一般为干摆墙面。上身做法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是沿墙外圈做15cm左右宽的大枋子,在大枋子里圈做约6cm宽的线枋子,线枋子以内为墙心,通常做于摆斜方砖心,俗称“膏药幌子”。廊心墙的墙心宽度应为方砖对角线尺寸的1份、1.5份或2份,墙心高度应为宽度的2倍或2.5倍,具体尺寸须视廊心墙的整体尺寸而定。

廊心墙还有一种软心做法,是在墙心内抹白灰,表面或素白,或绘山水花鸟画。这种做法在园林中较多,但民宅中也可见到。廊心墙的最上面有一个突出出来形似画轴的构件,称为小脊子,宽度约5cm~6cm,截面呈半圆形,系用条砖制成在廊心墙上方的穿插枋和抱头梁之间,在一段窄长的墙面,其长度同廊心墙之宽,高同檐枋之高,称为“穿插当子”,其上也有装饰,一般是在灰色的砖面上刻出如意类阴纹图案。在穿插当子的上方,由抱头梁上皮和檐椽下皮圈出的三角形墙面称为象眼”。

象眼一般是抹白灰面层罩青灰。在灰未干时,用镂刀按画谱镂画出花纹图案,称为“镂活”,也颇具装饰性。这种在象眼处抹灰镂画的做法称为“软做法”,与软做法相对应的硬做法是按墙体的做法砌砖墙。

参考书籍丨《北京四合院建造》 马炳坚老师编著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