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想拥有较为平衡的婚姻关系,还需要男人拥有良好的家境。在这里,良好的家境并非指的是有钱有势,而是家庭还算殷实,且男人受过较好的教育。在古代,说到嫁人,就自然会想到“门当户对”。门当和户对最初是指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门当”原本是大门前左右的石墩或石鼓,“户对”则是指门楣上方或门相两侧的木雕或砖雕,都是为双数,两对四个,称为户对。 由于“门当”和“户对”上往往雕刻了适合主人身份的图案,而且,其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还标志着宅第主人财势的大小,因此,门当户对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地位、家境。以至于后来,随着社会的流传,门当户对竟成为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标准。现代社会,虽然崇尚婚姻自由,但婚姻的主旋律依然是“门当户对”,毕竟,平衡的婚姻关系需要男人良好的家境。 在过去,婚姻很简单,大多都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婚姻大事全由父母包办,而门当户对是婚姻的先决条件。当然,那些冲破世俗的婚姻还是有的,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与崔莺莺,门当户对的观念总是以棒打鸳鸯的方式出现,结果被那些追求婚姻自由的人口诛笔伐。 如果说过去的“门当户对”是旧社会按政治等级和经济贫富而划分的“门户”,那在这个爱情婚姻自由的年代,我们该如何选择对方的家境呢?有的女人一听说男方家境比较好,就不屑地说:“我是嫁给这个男人,并不是嫁给这个家庭。”但她们往往忽视了,婚姻并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在对方家境良好的情况下,婚姻关系才会更牢靠、更持久。 阿梅和老公张兵恋爱了四年,阿梅家里有钱有势,但张兵的家里只能用穷困潦倒来形容。大学毕业后,阿梅的家人给张兵安排了大学老师的工作。结婚后,阿梅觉得老公应该对她的父母和自己更好,但事实上,她感觉不到那份家庭的温馨,她觉得自己似乎不了解张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