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成智力高低的原因已经揭晓,聪明的孩子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F中医世家 2019-06-01

有笨孩子,也有聪明孩子。

家长们是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学习不吃力的聪明孩子。但是关于聪明和笨,我们过去总是认为这是一个听天由命的事。

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始终很想知道:智力的差异到底来自哪里?那些特别聪明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造成智力高低的原因已经揭晓,聪明的孩子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智商被认为至少在160以上。人们认为,论智慧,人类历史上极少有人比得上爱因斯坦。他提出的相对论,总括了整个宇宙间的质量和能量,及质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他所揭示的规律是如此之普遍,就连牛顿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也是小巫见大巫。

为了“留住”天才的智慧,人们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了研究。一个由美国一流脑外科专家组成的团队解剖了爱因斯坦的大脑——他的大脑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可是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这位绝世天才的大脑,无论从容积、结构和化学成分来看,都和一个普通人的大脑没什么两样。这就是一个平淡无奇的脑组织而已。

实际上,爱因斯坦的大脑,确实和普通人的不一样。而且,造成智力高低的原因也已经被揭示了出来。

造成智力高低的原因已经揭晓,聪明的孩子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当然,爱因斯坦的大脑也有无数的脑细胞(又名神经元),每个神经元的形状也像一棵树,也通过树突来接收、传递信息;也和普通人一样,由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来决定大脑的灵敏和聪明程度,等等。

但是,在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与学术相关的工作时,大脑中的一种叫做“智慧核糖核酸”的物质特别多,这种物质是大脑智慧的物质基础。具体解释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通道,大脑活动时神经元之间是以脉冲电波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的。可是在传递的时候,这种脉冲电波却要变成化学物质的形式。

当信息(脉冲电波信号)到达一个神经元的时候,这个神经元的突触终端的突触小泡就会相应地释放出化学物质(如乙酰胆碱),将信息“翻译”为一组有节奏的钠离子,一个个地排入突触间隙。而这些信息能否被第二个神经元所接受,完全取决于覆盖在第二个神经元树突后膜表面的一层化学物质。

造成智力高低的原因已经揭晓,聪明的孩子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只有在这层化学物质能“识破”钠离子的节奏以后,才能把信息传递过来,实现两个神经元的顺利沟通。

目前,英国电子计算机专家汉特里克逊和神经生理学家爱兰通过研究已经知道,这层化学物质是一种特殊的核糖核酸。

普通的核糖核酸由50至100个核苷酸排列而成,而这种核糖核酸一概由21个核苷酸排成,正好等于脉冲电波信号的脉冲间距数。而排成核糖核酸的核苷酸种类有四种,这样可以组成无数与脉冲电波相对应的记忆信息,与前一个神经元传递上来的钠离子信息对上号,进行识破。

造成智力高低的原因已经揭晓,聪明的孩子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简单说,大脑工作的高效要靠这种特殊的核糖核酸。因此,这种特殊的核糖核酸又被称为“智慧核糖核酸”。

“智慧核糖核酸”是怎么产生的呢?研究表明:它只是在后天的智力发育中逐步合成的。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智慧核糖核酸合成的过程。

比如大家熟知的台球神童丁俊晖,被一致认为“他的技术可做世界标准,连奥沙利文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为什么他的技艺那么卓越?原因是在于他对台球运动的喜爱和长期艰苦的训练。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大胆地提出让他只修语文和数学,“半天学习、半天练球”,11岁时就完全放弃学业,专心练球。

还有钢琴演奏家郎朗。除了天赋、爱好和恰当的引导,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钢琴,这才成就了著名的钢琴家。

“天才只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造就的”。爱迪生的这句名言如今找到了科学依据。

造成智力高低的原因已经揭晓,聪明的孩子原来是这样产生的

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我们也可以看到,当一个人开始沉迷游戏、手机,他就会慢慢地学业荒废、智力衰退。而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勤奋的学习和训练,会显著地提高大脑合成智慧核糖核酸的能力。

如果根据这种理论,孩子的聪明程度其实是可以掌控的,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一个智慧的爸爸可以把一个智障培养成神童,比如卡尔威特。

如今,一切已经不再是秘密。所有聪明的孩子,奥秘就是在他们生命的早期就得到了多多的正确的刺激,所以他们的大脑比别人“勤奋”,在智慧核糖核酸的产生上远远超过了其他孩子,当然在智力上就更胜一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