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晓亮:媒介本身没有限制

 zzm1008图书馆 2019-06-01

《东窗》系列

导语:黄晓亮的作品里弥漫着不着边际的虚幻,像梦里面的童年,在梦境里构想长大的样子,如文学里某个篇章,着墨于挥之不去的幻象一场。他的作品形式特别,有异于大家刻板印象里的摄影,在绘画与摄影的范畴间游走,黄晓亮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言说方式,他可以表达亦可呓语,一如自由切换于现实与幻境之间的高手,点墨成风景,举手皆万象。

图文:黄晓亮

采访:李楠(中原工学院教师)、刘淼

编辑:刘淼

《东窗》系列作品

◆·◆

Q:在展览“东窗”里,你运用了多种创作媒介,既有传统的摄影和绘画,也有实验性的视频和装置,你如何定义自己的作品范畴?

首先,我觉得自己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其实在今天可以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没有所谓的流派。我们在读艺术史的时候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达达主义等等,创作者会不自觉的给自己找一个位置,向某个流派、某种风格去靠拢。有时候甚至会先定义自己属于哪个流派,再去创作适应这个流派的东西,这就本末倒置了。

《东窗》系列作品

◆·◆

其次,我的作品很难去划分为哪一类。观众在观看的时候,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参照,如果定义成绘画,那其中也运用了摄影的方式,有影像的特征;如果定义为摄影,又掺杂了一些动态的视频。换句话说,没有流派对我来说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我很明确地知道我要做的方向足够独特,这种独特一开始可能会受到意识上的排挤,因为很多人找不到他的认知中所对应的点。这个时候要做出影响力和标志性,只有坚持自己。

《东窗》系列作品

◆·◆

Q:你更倾向于别人怎么称呼你?是摄影师?诗人?画家?还是艺术家?

我觉得这些称呼都没有错,如果说某一个称呼已经涵盖不了这个人所做的作品,我们会笼统地称其为艺术家。但是,对于“家”这个称呼还是要严谨一些的,应该授予那些作品成熟,且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人。我更倾向于说自己是一位作者,就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者。

《东窗》系列作品

◆·◆

Q:从大学毕业创作的《丛林日记》到后来的《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再到最近的《东窗》,你的关注点由童趣般的梦境转由超现实的社会纪实般的画面,这种变化是否与你的经历相关?

《丛林日记》是在我面临毕业时创作的。对于即将走向社会这件事,我当时非常迷茫。大学毕业后,无论是创业还是打工,在步入社会的这个过程里我都体会到了现实的落差和理想的破灭。那个时候我意识到单纯和浪漫一定不能被现实打垮,所以我才一直坚持创作,这是我平衡生活的一个手段。现在做的这些彩色的作品,可能从画面、内容上看有很大的变化,但还是在延续原来的那条主线。2013年我结束了最后一个个展,然后就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当时已经有点做不下去的感觉了。

绘画系列作品

◆·◆

Q:面对创作的瓶颈期,你是如何应对的?

每一位创作者都会遇见瓶颈期,如果有人给我设定一个主题反而轻松。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不会给自己定一个题目去执行,艺术创作最重要的还是发自内心,它不能是一个命题作文,而是因为有强烈的感受要去抒发。

一般这种情况下我会停止创作,停止创作是指我没有继续像以前那样去创作、去工作,但我并没有停止拍照片。我一直用手机在拍,几乎一天到晚手机都拿在手里。

这种状态差不多持续有一年的时间,我拍了大量的图片。当我重新观看这些图片,我发现所有的画面、内容都很相似。我开始去寻找这个规律,其实那时候心里就隐隐有一条主线了,也就是《东窗》所要传递的东西。

《丛林日记》系列作品

◆·◆

Q:你所说的主线是指什么呢?你是如何找寻到的? 

我在拍这些照片的时候几乎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但其实潜意识里是有一种感觉的。在拍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回过头再去看的时候,才发现它们是有一定关联的。然后我就试图从中寻找一个原因,可是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释。后来碰到一个写评论的朋友,他告诉我,“其实你心里面很早就有这样一个东西了,当你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它的时候,不是你去拍它,而是它要你去拍它”。我拍的这些照片都是生活中稀疏平常的东西,但它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预示着似乎有什么事情要发生,或者已经发生了,又或者正在发生。

《丛林日记》系列作品

◆·◆

Q:你把这种感觉贯穿到整个作品中,《东窗》的时间段看起来是黎明又像是黄昏,这暧昧不明的氛围的确看起来好像有事要发生,你画面的色调和构图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这些画面都是我想要的,符合我内心的需求。开始是使用手机拍摄的,还不能称之为作品。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这些照片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获得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主题性,我想要把其中的感觉集中强调一下。其次,这些照片是琐碎、零散的,所以后来才会用幻灯投影等方式,挑选一些影像,把它“放大”:内容放大,感觉放大,色彩放大。

谈到色彩,作品整体的蓝色调,我也没有刻意去控制。如果说一定要给它找一个理由,就是当时所在的那个环境、气氛符合我看到那一幕的感受。

《夏-委婉》系列作品

◆·◆

Q:你的作品有很强的叙事性,在创作之前你会预先设计草图吗?能否描述一下你的创作流程?

我很反感画草图,草图其实就是个“框”,会限制创作,做艺术更多靠的是感觉。

画草图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行为,人在画草图的时候都会按照自己理想化的方式去画,后期操作过程中才会发现和草图并不匹配。这时,设计草图的环节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还会限制创作思维,直到没有感觉。

《抒情》系列作品

◆·◆

Q:你的摄影作品卖的很好,这在摄影圈是很少见的,你认为要具备哪些因素?

其实我创作的大部分时间,并不是去研究创作内容,而是在研究媒介本身。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去看一个展览,前言或导览写的特别复杂,牵扯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但是当看完作品之后会发现并没有体现。优秀的艺术家应该对媒介有一定的了解,那些表达不到位的艺术家,很可能对媒介本身没有一个很好的认知,所以无法通过作品表达出深奥的思想和概念。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艺术作品本身能承载的思想就是有限的,越深奥复杂的思想企图通过一种简单的媒介来呈现的难度也越大。

《抒情》系列作品

相对来说,摄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媒介,当我要研究这个媒介时,首先要做的是把现有的知识结构归零,抛掉过去的判断标准,重新回到媒介本身去思考,我们所说的摄影到底是什么?纪实摄影、新闻摄影、时尚摄影、商业摄影,超现实主义、新客观主义、现代主义?这些都是摄影但又都是人为定义的摄影。那是不是只有在这个范畴内的才叫摄影?如果我拿着相机去拍摄了一面白墙或者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甚至在没有镜头的情况下按下快门,这算不算摄影?可以肯定地说,这些都是摄影,那这也说明了摄影这个媒介本身是没有限制的,我们不要去人为给它添加一些条条框框。

《抒情》系列作品

◆·◆

Q:你在观看一件作品的时候,判断标准是什么?

“共鸣”,好的作品都能够让观者产生共鸣,或者说能产生共鸣的就是好作品。“艺术无国界”这句话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哪怕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也不会影响共鸣的产生。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我们看作品阐释时有共鸣,但是看作品时没有共鸣,那我只能说这个作者对媒介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因为运用媒介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在这里我想推荐大家一本书,对了解媒介有很大的帮助——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在这本书中可以了解到平时我们很难在意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与人的之间信息联络和传递的过程。你会发现世间万物都是媒介,没有什么是不能相通的,就看怎么运用了。

《夏-委婉》系列作品

◆·◆

Q:有没有对你影响比较大的摄影师或艺术家?

印象深刻的有很多,我没有特别的倾向性。到目前为止,对我产生影响的不能说具体到某一个人。准确的说,我更关注的是艺术家的成长,他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他们在艺术上的发展历程,甚至是个人的背景和经历。了解艺术史的最佳途径就是先了解艺术家,因为艺术史是由艺术家铸造的,有了艺术家才有艺术史。

对于艺术史,每个流派、风格都是一步步地传承和革新的。一种新风格的出现并不是把上一个风格推翻,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革新出新的东西。我在做作品时也会遵循这样的规律,首先要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我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东西?用什么媒介来呈现?在视觉语言上是否能够有革新?我会这样一步一步的向自己发问。

《夏-委婉》系列作品

黄晓亮

艺术家、自由摄影师,2010年荣获美国特尼基金会奖、三影堂摄影艺术新人奖、北京今日美术馆的方骏艺术奖;2011年获得荷兰FOAM摄影博物馆提名奖;2012年获得第四届大理国际影会“亚洲先锋摄影师成长计划”大奖。

◆·◆·◆·◆

黄晓亮的影像给人一种新的视觉风格,它们融合了“表现”、“重现”以及“消失”三种氛围。他的作品似乎在告诉我们,任何一张照片都能给观众带来一些特别的启示,这是那些手工制作的照片所永远无法企及的。一张照片就是一种媒介,或许通过主题对一个人记忆的激活,就能更好地传达所要描述的意象,而所有的描述都来源于完整的表现过程。”

——弗朗西斯卡·塔罗科(Francesca Tarocco)

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

X PHOTO GALLERY将于2019年4月21日至6月21日举办“85后”艺术家黄晓亮的个展“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本次展览,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十余年来,回到家乡湖南举办的首次个展,将呈现艺术家从早期作品到近两年的创作。

◆·◆·◆·◆

“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

An EXPECTATION OR NEW MIRACLE

艺术家 ▏ARTIST

黄晓亮

开幕酒会 ▏OPENING RECEPTION

2019年4月21日下午7点

展期 ▏DURATION

2019.4.21-2019.6.21

地点 ▏LOCATION

X PHOTO GALLERY 謝画廊

长沙市岳麓区潇湘南路387号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四楼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