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傲慢与偏见 》 :我见众生皆草木 唯你是青山

 句点360 2019-06-01

  爱才是生命,然后生命才能爱。——木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伊丽莎白——心头铺满青苔的砖瓦

“别人的赞誉总是让你惊慌失措,我却能泰然处之。”

当我读到伊丽莎白对简说的这句话时,便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伊丽莎白·班纳特,作为班纳特家的二小姐,她没有姐姐简那般温柔娴静,不似玛丽那般因为相貌不甚出众而努力想要用博学和才能来弥补天生的缺陷,更和轻佻肤浅的莉迪亚截然不同。她只是伊丽莎白·班纳特,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让人深深地为之倾心。

犹记电影开幕,伊丽莎白手捧一本棕色皮质的旧书页漫步于清晨的田野,我想,惟有这般淡淡的素雅方能与她的清新脱俗相映衬。

伊丽莎白敢爱敢恨,她不像自己的妈妈和妹妹们一样只关注富有的单身汉的消息,希望嫁给一个年收入五千英镑甚至更多的男人,从此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她追求真正的爱情,即使是在当时,一个女孩不能继承家中遗产,今后的生活优渥丰盈或艰难困苦都取决于“嫁”的时代。

他是否诚实、勇敢、善良?是否有学识、有头脑 、有主见?这些才是她关注的。而归结于一点,她关注的也仅仅是,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这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问题,而已。

你看,她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达西去爱的姑娘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达西——心底掩盖枯败的枝桠

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中这样描述,“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手。”

我们不难看出,达西的爱带着隐忍和克制,正如他所说的,“我在与世俗的看法,与我家族的期望对抗,与你的身世,与我的阶级对抗,我要把他们统统抛开,让你终结我的痛苦”。

他的初次求婚,几乎是被伊丽莎白“无礼地拒绝”,他的骄傲破碎了一地,被那场大雨冲刷后不复存在。或许那一刻,他想要低头吻她,那是一双多么灵动 、多么摄人心魄的眼睛啊。但他最终还是扭头离开了,写下一封长信解释他们之间的误会。

他的二次求婚,踏着沾满露水的草木,穿过清晨的薄雾,身披温暖的朝阳,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守着一份炙热的感情,缓步走来,步伐沉稳而铿锵。他看着她美丽深邃的双眸,万般柔情地问道,“请你老实告诉我,你的心情是否仍和四月里一样,我的心愿和情感依然如旧”,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加上一句,“只要你说一句话,我便再也不提这桩事,如果你的感觉改变的话,我想告诉你,你把我的躯体和灵魂都占据了,我爱…我爱…我爱你,从今天起我不想与你分开”

“发乎情,止乎礼”,大概就是这样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知与爱——知与爱永成正比

“傲慢让别人无法来爱我,偏见让我无法去爱别人。”

所谓“傲慢”,是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生于俗世,又怎能免得了人性弱点的纠缠。

那么爱呢?什么是爱?爱是摈弃傲慢与偏见之后的曙光!

所以伊丽莎白和达西才是如此的相配,他们的灵魂同样高贵,独一无二,他们跨越阶级与世俗、傲慢与偏见,相遇了,相爱了。

达西先生是多少女孩的梦,他英俊、富有、骄傲、忠诚、善良、知错能改;伊丽莎白也是多少男孩的梦,她美丽、灵动、智慧、优雅、清新脱俗。当这个大多数女孩的梦和这个大多数男孩的梦汇聚到一起,便组成了众人的梦,也就是《傲慢与偏见》。

图片发自简书App

爱情观——只考虑金钱的婚姻是荒谬的,不考虑金钱的婚姻是愚蠢的

简·奥斯汀笔下描写了四段婚姻,有现实婚姻(卢卡斯与柯林斯)——“尽管结婚并不一定会叫人幸福,但总算给她自己安排了一个最可靠的储藏室” ;有冲动婚姻(莉迪亚与韦克翰)——“这种只顾情欲不顾道德的结合,实在很难得到永久的幸福” ;有美满婚姻(简与宾利)——“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当然还有理想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

于丹曾说:“好婚姻没有固定模式。但进入一段好的婚姻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我。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而不是最好的。”

二百多年过去了,伊丽莎白对自我幸福婚姻的见解与坚持,可见并没有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教现代人认清自我、坚持自我,面对婚姻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没有什么能比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重要了,而这种坚持,并不是盲目按照自己的想法不听劝导,而是用理智作为前提,坚持主见,以自己的聪慧和机敏来使事情达到最为圆满的结果。作为现代女性,有更多的机会与能力来掌握自己的人生,从这一方面来说是幸运的,但太多人容易在现实面前低头,家庭、工作、地位、金钱等等……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用心等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爱情,女人必须找一个自己尊敬的人做丈夫,这样她才能获得幸福,而诺大繁杂的尘世间,一定存在一个与你灵魂契合的人,你要等!

往往,伟大出自于平凡,简·奥斯汀就是将她的哲理通过爱情这一司空见惯的事物来表达的。她以理智诠释爱情,虽然没有《呼啸山庄》的生离死别,没有《巴黎圣母院》的生死相随,没有《红与黑》的浪漫热烈,但其反应的社会现实确属一针见血。

在《傲慢与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这类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韦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生动。同时,简·奥斯汀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反讽,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这种艺术创新使她被人们称为“继莎士比亚后的第二个语言大师”。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消遣而读,那么这部《傲慢与偏见》就不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或者说,在我看来,若说《红楼梦》是东方的贵妇人,那么《傲慢与偏见》则是西方的俏佳人,其中的内涵深度值得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细细揣摩,必定是能够发人深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