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中药】咳嗽的中医证治

 昵称63879616 2019-06-01

说起咳嗽,是很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咳嗽的分析是比较细致的,《内经》中说“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临床上并不是五脏六腑都易发生咳嗽,最常见的当然是肺咳,要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类型的咳嗽。下面就为大家把咳嗽鉴别的特点及中医对不同类型咳嗽辨证施治的原则归纳一下。

【中医中药】咳嗽的中医证治

一、咳嗽特点的鉴别

1.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咳嗽急剧,咳声重,或咳声嘶哑,咽痒干咳,病势急而病程短者大多为外感风寒、风热、风燥引起;

2.病势缓而病程长多为阴虚或气虚;

3.咳声粗浊,多是风热或痰热伤津引起;

4.早晨咳嗽,一阵阵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咳出咳嗽减轻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5.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多属于肺燥阴虚;

6.夜卧咳嗽严重,持续不停,少气或气喘者,属于久咳致喘的虚寒证;

7.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

8.情志郁怒加重者属于气火引起;

9.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中医中药】咳嗽的中医证治

二、咯痰特点的鉴别

1.咳而少痰者多属燥热、气火、阴虚;

2.痰多者常属痰湿、痰热、虚寒;

3.痰白而稀薄者属风、属寒;

4.痰黄而稠者属热;

5.痰白质黏者属阴虚、燥热;

6.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属虚、属寒;

7.咳吐血痰,多为肺热或阴虚;

8.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味者为痰热,味甜者属痰湿,味咸者属肾虚。

【中医中药】咳嗽的中医证治

三、中医的证治分类

1.风燥伤肺咳嗽:

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丝,口干,初起或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

治疗原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2.肺阴亏耗咳嗽:

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红少苔。

治疗原则: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3.风寒袭肺咳嗽:

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中医中药】咳嗽的中医证治

4.痰湿蕴肺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

治疗原则: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5.风热犯肺咳嗽: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痰粘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或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6.肝火犯肺咳嗽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舌苔薄黄少津。

治疗原则: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咳嗽是人体驱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不能单纯的镇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对症处理。

四、治疗咳嗽的注意事项

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不可以用敛肺、收涩的镇咳药,如固本咳喘片等,容易导致肺气郁遏不得宣畅,使外感之邪不能排出,久咳而伤正。而必须用疏散邪气宣肺的药品。

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不可用宣肺散邪的药,如通宣理肺丸、夏桑菊颗粒等,否则会耗损阴液,伤及肺气,使正气愈加虚弱。必须注意调护正气。

【中医中药】咳嗽的中医证治

咳嗽的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中医认为肺为相府之官,贵为娇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对于来买咳嗽药的顾客除推荐给对症的药品之外还可以推荐一些对肺有益的中药煎茶饮用如:银耳、百合、玉竹、北沙参、西洋参、石斛、麦冬、川贝母、桑椹子、女贞子、肉苁蓉、陈皮、罗汉果、菊花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