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讲究对仗工整、用词精妙,代表了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的底蕴与结晶。但不仅仅是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传颂千古,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有一些脍炙人口俗语、谚语被广泛流传,在现代的农村依旧有很多人都把这些俗语当作座右铭或者行事为人的箴言。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则来自农村的俗语,“卖房不卖门,卖牛不卖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房屋,盖房也是农民的人生大事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可以自行修建房屋,选择房屋的样式等,在过往的农村,家家户户一般住的都是平房,还有一个院子,邻居们彼此来往也很方便。既然是平房,那也就意味着路过的人随时可以看到自家的大门,那当然门面也就最重要了,丢失什么也不能丢失外在的东西,大门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房屋主人的脸面 现代人耕田已经不需要耕牛了,牛类大多饲养在养殖场中专门提供牛肉。所以现代人看卖牛都没有什么感觉了。古人却不一样,耕牛在古代是耕地的主要劳动力,也是一家财富的象征。若是在比较贫困的山村中,全村共用一头耕牛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因此,在古人眼中牛是非常珍贵的动物,一般情况下绝不会买卖。 即便牛卖了,留着绳子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纪念。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种寓意,在以前牛是农民家庭重要的一项固定资产,也是家里最重要的财富的象征,而栓牛的绳子就是牵引财富象征。所以才有了“卖牛不卖绳”的说法。这句话我们从另一方面来理解,其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寓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