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风物 香具

 香袭书卷 2020-09-02

写在夏季

2019-5-17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风物 香具

文字/香袭书卷

年关时,深圳的堂弟回家,送我一件礼物,蓝色缎面的纸盒,初见就有种熟悉的感觉,里面是一套紫光檀香具。堂弟说:“知道姐姐有读书的习惯,在旁边点一支香,会驱赶疲劳。”初见,我就喜欢上了这件带着雅趣的礼品。

我总认为,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都是有气息流通的。气息相同的人不交谈,或者相隔甚远,也能感受到彼此熟悉的东西。与物之间也是如此,世间万物,我为何就钟情于它,大概也是因了有自己喜欢的气息吸引着。

时隔几个月,我在一个无趣的时间里,打开了礼盒。我和生活在世间的每个人一样,忙于经营,能够在一段属于自己的光阴里,去点燃一支香,也是要有所讲究的。大多时候,双手握满了柴米油盐的颗粒,诗书茶也只能是在自己有心情有时间的情况下,才会呈现出一般岁月静好的模样。

写在夏季

我想你是懂我的,看着自己匆忙的脚步,就能想到很多人都是如此。在生活的泥潭,能够拈花一笑的时刻并不是太多,因为我们都是俗人,离不开俗世里的庸碌。

我很庆幸自己能在生活的缝隙里,看见一些事物的风情万种。这种能力,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一花一木,一物一品,落在眼中,就成了胶片,上面布满了故事。

这天,我打开了礼盒。净手,焚香。古代君子有四雅:焚香,品茗,插花,挂画。而香品为诸般才艺之首,也是最需要心性沉静的。倘若内心杂乱,其香线必然凌乱。心凝一炷香时,便会发现,香线随着心境而自然流畅。

写在夏季

说实话,我对香道不是有很深的研究,只是偶尔附庸风雅的装腔作势罢了。这也正应了一句老话;“装着装着就像了。”那天与主播聊天,我说:“很多知识写着写着就懂了。”主播谈起自己读史的那段经历,他说:“读着读着就有了谈资。”我们同时笑了,彼此懂得。

开始写风物系列,第一个想到要写的就是香具。香具在我心中,总有种神秘的感觉,也许是烟雾缭绕时,心神凝聚一线,从而总是不能随意而为之。也因此,大多时候,会择了光阴里的某段时间,去专注于焚香之事。

真正的会香道的人,是不会像我这样的。不过,我更喜欢这种向往的感觉。一件事如果成了功课式的,就没有了意义。心中留点渴望,做起来就格外有了意思。爱情,生活,工作,多是如此。

写在夏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们最早是从大自然中发现并识别出芳香植物的,香料来自于大自然中的草木,生出的香来,自然有股大自然的气息。我在一炷香中,看见了陶渊明的淡泊与豁达。

身居闹市,没有陶渊明的田园情怀,但是能够闻一下大自然的芳香,也算是以解心头之向往。打开香具的礼盒,映入眼帘的一句话:“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柱烟。”宋代诗人早早地把对香品的态度,写在了诗句中。

香道追求的是一种清旷之乐,有了清净之心,看事物就有了豁达的心胸。没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放下的,那些困扰着自己的执念,让它们随着一缕香线,飘散在时光里。“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写在夏季

我停留在一段光阴里,看着一炷香,心中想起了堂弟的一番情义。对你用了心的人,定是会想着你的所爱所好。一些擦肩而过的情缘,就以微笑待之。对自己有情意的人,将是心间百转千回的深情回报,用之也不够。

一生,如一炷香。点燃,焚烧,灰冷。从纯净到纯净,中间历经了人间的一场赴汤蹈火的历练,终究归于寂静。

写在夏季

原创作者:香袭书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